對再入體返回大氣層時的彈道參數和特徵現象的觀測。火箭和返回型航太器重新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部分稱為再入體,如彈頭、回收艙等。再入測量的基本目的是獲取再入體的各種資訊,用以檢驗再入體的彈道性能、結構性能和燒蝕防護性能,鑒定運載火箭的制導精度和再入散佈(即理論落點與實際落點之差)。再入測量也是研究再入現象的主要手段。再入現象包括等離子鞘(見黑障區)、電磁輻射、熱輻射,再入尾流和類似流星的發光現象等。因此再入測量能為研製新的導彈武器、提高命中精度、安全回收航天器和研研究再入的特殊問題提供依據。再入測量包括:①再入彈道測量:測量再入軌道參數。通過合理佈站進行跟蹤測量,獲得高精度的再入軌道參數。②再入遙測:測量再入體的內部工作參數和環境參數。這時存在黑障區信號中斷問題,常用的解決辦法是將發送的數據暫時存貯起來,待脫離黑障區後再予重發;也可用再入數據囊存貯數據,降落後回收的方法。③目標特性測量:用雷達和光學設備獲取目標的形態、運動和再入現象的信息。(見目標識別技術)。④多目標測量:再入多目標包括分導式多彈頭、彈頭與幹擾物以及航天器的回收艙與服務艙組成的目標群等。多目標測量可用多臺雷達、光學設備和遙測設備分別進行,並由計算機控制目標分配和數據交換。對於分佈空域不大的目標使用具有多目標跟蹤能力的脈沖測量雷達測量;對分佈空域廣的多個目標用相控陣雷達測量。⑤落點測量:用落點定位測量系統和交會測量的方法獲得實際落點位置,為鑒定再入體命中精度和尋找、回收再入體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