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流場中特徵速度V、特徵長度L、流體密度ρ和流體粘性係數μ組成 的無量綱參數,其定義為:

  1883年英國物理學傢O.雷諾在圓管水流實實驗中首次發現:水流隨這一參數(這時V取平均流速,L取管的內徑)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流態。當這個參數小於約2300,管內為層流;大於約2300為湍流。這個參數遂被命名為雷諾數。從層流到湍流的轉變現象稱轉捩,標志流動轉捩的雷諾數為臨界雷諾數。現代實驗證明,轉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臨界雷諾數的值處在兩個界限之間,對圓管水流,約為2×103105;對不可壓縮流體繞光滑平板流動,約為5×105~6×105(這時L取轉捩點到平板前緣的距離)。雷諾數又可度量流場中粘性流體微團所受慣性力與粘性力大小之比。就飛行器繞流而言,雷諾數可達到107或更大,因而繞流流場的絕大部分區域粘性力與慣性力相比很小,可以略去不計。隻有在緊貼飛行器表面很薄的流體層內,即邊界層內,才需考慮空氣粘性的影響。因此,無粘流理論在飛行器繞流分析中得到瞭廣泛的應用。雷諾數又是風洞實驗中的重要相似參數之一(見實驗空氣動力學)。如果要把風洞實驗獲得的與空氣粘性關系密切的空氣動力系數(例如最大升力系數、零升阻力系數等)應用到真實飛行器的繞流去,風洞實驗的雷諾數就必須與真實飛行條件的雷諾數相等。雷諾數大小對機翼最小阻力系數、失速特性、分離點位置和跨音速飛行時的局部激波位置都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