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在飛機上利用電磁波對目標進行探測並獲得目標資訊用的雷達。它所能獲得的目標資訊包括:根據回波時延測出的目標距離;利用多普勒效應測出的目標相對速度、振動或旋轉頻率;根據回波到達的波前測出的目標方向角;根據回波幅度測出的目標幾何尺寸和介質特性;根據目標散射場測出的目標形狀等。

  1935年在英國首先研製成功機載雷達。1939年用於探測和截擊敵機。由空中對海面和地面搜索的雷達遲至1940年投入使用,在反潛作戰中發揮瞭作用。40年年代的雷達隻不過是簡單的探測和跟蹤雷達。50年代已逐步成為有數字計算機的自動系統,電路已半導體化、組件化,並采用瞭單脈沖技術,隨後各種多功能雷達、脈沖多普勒雷達、合成孔徑雷達相繼問世。70年代的機載雷達已綜合采用各種新型體制。

  機載雷達依種類的不同具有下列一項或多項功能:搜索、跟蹤、地形測繪、地形回避、地形跟隨與防撞、敵我識別、轟炸瞄準、武器制導、護尾、搜索潛艇、地表勘探、空中警戒、輻射探測、導航、自動著陸、偵察、空中交會、氣象雷雨區顯示和回避等。機載雷達按所具備的功能分類為火力控制雷達、截擊雷達、轟炸雷達、預警和指揮雷達(見空中預警和控制系統)、導航雷達、偵察和勘探雷達、氣象和航行雷達。導航雷達是用於引導航行和保證飛行安全的雷達。它具有地面測繪、地標觀察、地形回避、地形跟隨(見地形跟隨和地形回避雷達)、地速和偏流角測量等功能。這類雷達通常具有較廣的探測范圍。氣象和航行雷達裝在大型運輸機和民航機上,用以觀察飛機前方氣象狀況、空中目標、地形和地物。偵察和勘探雷達從飛機左右兩側獲取地表信息。它無論采用真實孔徑天線或合成孔徑技術(見合成孔徑雷達),都有很高的縱向和橫向分辨率,並且能獲取地表的多波段、多極化反射信息,用以判別地表的特征。

機載火力控制雷達

  現代機載雷達一般工作在微波波段,工作波長不大於22厘米,短波波長擴展到紅外和激光波段。機載雷達在設計上有下列特殊問題:雷達平臺運動使天線指向精度和利用多普勒技術消除地面雜波等問題變得更為復雜;空間尺寸的嚴格限制和溫度、振動、機內幹擾等嚴酷的環境條件增加瞭設計和制造的困難,但機載雷達具有覆蓋空域廣和獲取信息多等有利條件。在體制上,單脈沖技術、連續波技術、脈沖壓縮技術、動目標顯示技術、脈沖多普勒技術、相控陣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多波段多極化和光電復合等技術在機載雷達中都已得到應用。噪聲波形、微波全息和共形相控陣等技術也正在研究試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