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領袖,也是中國最早治理特大洪水、平水土的領袖人物。先秦文獻中大量記載堯舜時期發生全國性特大洪水,禹治理成功的傳說。當時是青銅器時代開始,奴隸社會初期。禹以前有共工和禹父崇伯鯀奉帝堯命治水,都因單純壅堵失敗。帝舜驅逐瞭他們,改命禹治水。禹先叫他的助手益(一個氏族的首領)教災民漁獵維持生活並焚燒沼澤草木,驅逐禽獸。禹走遍全國的水陸山澤,因勢利導,改壅堵為疏導。平治水土十三年,開掘瞭九川(九指多數)通海。疏浚溝渠通川,水落土出,民眾從丘陵遷遷居平原,發展農業。他把全國劃分為九州,定出各州的高山大川,水運貢道,劃分土壤種類、田賦等級並查明各地物產、上貢物品等。當時以黃河為重點,下遊河道地形較後代高。河口感潮段分為許多分支(九河)。他因治水有功,奠定瞭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基礎。

漢磚上的大禹像

  禹受到歷代頌揚,甚至被神化。他的事跡對後代治水影響深遠:首先,大禹治水是以人力征服洪水,肯定瞭中國人民能戰勝自然災害的力量;其次,他治水十三年,胼手胝足,三過傢門而不入,其勤勞奉公精神為後人所效法;第三,他的因勢疏導,平治水土的思想,值得借鑒。其他如禹河(黃河)故道被不少人認為是最合理的;禹疏九河致使有些人認為治黃的最好辦法是下遊分疏等,認識雖有偏差,但在歷代治黃實施中確有人采取過。傳說中禹的功績是古代人民長期治水的綜合成果,而以他為代表加以綜合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