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礦化度大於2g/L的咸水灌溉農田使作物得以生長發育的技術措施。在淡水資源短缺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為瞭抗旱增產,許多國傢,如突尼斯、義大利、美國、蘇聯等國,都有咸水灌溉的實踐;中東,特別是北非一些國傢在具有良好排水和淋洗條件的砂壤土上,用3~8g/L的咸水進行灌溉;有的國傢還用稀釋的海水灌溉。中國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寧夏等省、自治區,也有利用咸水灌溉的經驗。

  咸水灌溉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土壤含水量,稀釋土壤溶液濃度,,使作物能夠生長發育。幹旱季節土壤含水量減少,尤其在鹽漬化的土地上,隨著土壤含水量減少,土壤溶液濃度易於增高,作物吸收困難,根系因失水而死亡。灌咸水後,不僅增加瞭土壤水分,而且由於咸水的濃度相對較低,降低瞭土壤溶液濃度,形成瞭適於作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條件,因而有明顯的增產效益。

  合理利用咸水灌溉的技術措施主要有:①要有排水條件,以免因灌咸水而引起土壤積鹽。可利用雨季降雨或有淡水灌溉時,通過淋洗將鹽分排出,使土壤周年不積鹽;或在幹旱年積鹽,平水年及濕潤年脫鹽。②嚴格掌握水質標準。一般pH值為7~8,陰離子以硫酸根為主,陽離子中的鈉不超過60%,礦化度一般不超過5g/L。③盡量減少灌水次數,宜在作物拔節以後,澆一二次關鍵水,且灌水定額不宜過大。④有淡水的地方,要咸淡輪灌或咸淡混灌,利用淡水洗鹽。⑤加強農業措施,如平整土地,防止灌後局部高地返鹽;增施有機肥,培肥地力,抑制返鹽;灌後及時中耕鋤土,減少土壤蒸發返鹽;選種耐鹽作物等。⑥若引起長時間連續積鹽,應適當休閑,種植牧草,利用伏雨淋洗,或秋冬引淡水沖洗,脫鹽後再改種一般作物。

  利用淺層地下咸水灌溉,還能降低地下水位,騰出地下調蓄庫容,更有利於蓄納雨水與非灌溉期的地表水,防治漬澇與鹽堿災害,促進地下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