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址在湖北省武漢市,以培養水利、電力專門人才為主的多科性理工科高等學校。歷任院長有張瑞瑾等。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的前身是武漢水利學院。它由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華南工學院、江西農學院、武昌中華大學的水利系(科),以及天津大學、華東水利學院、瀋陽農學院、河北農學院的農田水利專業合併,於1954年12月成立。1959年增設電力類專業,改名武漢水利電力學院。1965年,北京電力學院的高電壓等專業也併入入武漢水利電力學院。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下設:農田水利工程系、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及施工系、建築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力工程系、水能動力工程系、熱能動力工程系、基礎科學系、管理工程系、社會科學系及研究生部、體育課部、函授部。還設立水利水電、水利施工、機電排灌、農田水利、水資源及水能動力、河流泥沙、電力科學、社會科學8個研究所。另有外語培訓中心、電化教育中心、計算中心、勘測設計院、出版部等。1984年在該院建立武漢水利電力管理幹部學院,主要對從事水利電力生產、建設和管理工作的在職幹部進行繼續教育。圖書館藏書70餘萬冊,期刊2500餘種。

  1986年,全院有專任教師1141人,其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148人。1954~1986年,該院畢業本科和專科學生18641人,研究生365人,函授生2237人,留學生86人,舉辦各種短期培訓班360期,培訓幹部和工人2000餘人。該院在農田水利、地下水、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高壩巖基和地下建築、水利水電施工、大機組水處理、環境保護、高電壓技術等方面較多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1954~1986年共承擔科研課題1120項,取得成果500多項,其中獲國傢級獎15項,獲部、省級獎75項。教師主編高等學校教材、科技書135種。該院還出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報》,主編《農田水利與小水電》、《噴灌技術》,編印《科學社會論叢》等刊物和圖書,並與河海大學合編《高等教育研究》期刊。

  武漢水利電力學院與美國衣阿華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南安普敦大學、威爾斯大學斯望西學院建立瞭校際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