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水線所包圍的集水區域。分水線就是流域四周水流方向不同的界線,在山區是山脊線,在平原則常以堤防或崗地為分水線。分水線一般為封閉的連線。地下水的分水線難以測定,常以地表水的分水線來劃分流域的範圍。由於地形、地質等原因,有的流域地表水與地下水的分水線在垂直投影面上不相重合,這種情形稱為非閉合流域;兩者重合時稱閉合流域。流域內的水流能直接或間接流入海洋的,稱為外流流域;僅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沙漠之中的稱為內流流域。全世界外流流域的面積占全世界陸地總總面積的80%,內流流域占20%。中國外流流域的面積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3.8%,內流流域面積占36.2%。

  流域是對河流進行研究和治理的基本單元。研究和分析流域的特征,是對河流的開發和治理進行規劃的重要依據。流域特征包括流域的幾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類活動影響等。主要有下列各種。①流域面積:為河口或河流某一斷面以上分水線所包圍的面積。②流域長度:為流域從河源到河口的幾何中心軸長,但通常即用幹流的長度近似表示。③流域平均寬度:為流域面積與流域長度之比值。比值越小,流域越狹長。④流域平均高程:從地形圖上量出流域內的每相鄰兩等高線間的面積與相應兩等高線間的平均高程的乘積之總和,與流域總面積的比值。⑤流域平均坡度:每相鄰兩等高線間的平均地面坡度與相應兩等高線間面積的乘積的總和,與流域總面積的比值。流域平均坡度的大小,是說明流域匯流快慢、水能蘊藏狀況和侵蝕條件的指標之一。⑥分水線延長系數:流域分水線的實際長度與同面積圓的周長的比值。比值越大,流域形狀越不規則。⑦流域完整系數:為流域平均寬度與流域長度之比值。比值小,則流域呈長條形,流域匯流歷時較長,洪水過程一般較平緩。⑧流域不對稱系數:為左右岸流域面積之差與全流域面積之比。⑨流量模數:為河流某一斷面以上流域單位面積上的來水量。來水量采用年來水總量則稱年徑流量模數;采用洪峰流量則稱洪峰流量模數。⑩侵蝕模數:河流某一斷面以上流域單位面積上的來沙量,可以是一年的輸沙總量,也可以是一次洪水過程的輸沙總量。⑪植被度:流域內植物覆蓋的總面積與流域面積的比值。植被度的大小,可影響流域的產流、匯流和水土流失的情況,也是生態環境的重要指標。⑫湖泊率:流域內湖泊、水庫水面總面積與流域面積的比值。⑬沼澤率:流域內沼澤、濕地所占總面積與流域面積的比值。湖泊率、沼澤率均可說明流域的徑流調蓄能力的大小。⑭流域平均降水量:用雨量站所測的降水量數據繪制成降水量等值線,用求算流域平均高程的類似方法計算;或用雨量站在流域內控制面積的權重求取其加權平均值,亦即泰森多邊形法。⑮流域平均蒸發量:用繪制的蒸發量等值線進行量算。⑯流域幹旱指數:為流域平均年水面蒸發能力與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的比值。比值大於1,說明蒸發能力超過降水量,流域幹旱程度大;比值小於1,則說明該流域氣候濕潤。此外,流域特征尚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屬性、氣流方向、氣溫、日照、土壤類別及其分佈、巖石性質和地質構造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水庫、灌區、運河、跨流域引水和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分佈和作用、植樹造林、開荒墾殖、農牧業發展程度、水土保持措施和效果等人類活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