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溝道內攔截泥沙的小壩。水土流失地區的山溝治理工程之一。

  作用 ①抬高溝底侵蝕基點,防止溝底下切和溝岸擴張,並使溝道坡度變緩。②攔蓄泥沙,減少輸入河川的固體徑流量。③減緩溝道水流速度,減輕下遊山洪危害。④堅固的永久性穀坊群有防治泥石流的作用。⑤使溝道逐段淤平,形成可利用的壩階地。

  種類 按所採用建築材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土谷坊、石谷坊、插柳谷坊、枝梢谷坊、木料谷坊、竹籠裝石谷坊、混凝土谷坊、鋼筋混凝土谷坊等。根據谷坊使用年限可分為:永久性谷坊(見彩圖),如漿砌石谷坊、混凝土谷坊和鋼筋混凝土谷坊等;臨時性谷坊,如插柳谷坊、枝梢谷坊、木料谷坊等。按谷坊的透水性能還可分為:透水性谷坊,如幹砌石谷坊、插柳谷坊等;不透水性谷坊,如土谷坊、漿砌石谷坊等。

奧地利谷坊

  形式選擇 取決於地形、地質、建築材料、勞力、技術、經濟,防護目的和對溝道利用的遠景規劃等因素。由於在一條溝道內往往需節節修築多座谷坊,形成谷坊群,方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所需建築材料也較多。一般須先考慮勞力和經濟因素,選擇能就地取材的谷坊類型。如果當地有充足的石料,可修築石谷坊,在黃土區則可修築土谷坊。對於為保護鐵路、居民點等有特殊防護要求的山洪、泥石流溝道,則需選用堅固的永久性谷坊,如混凝土谷坊等。

  佈置 ①斷面:谷坊的高度一般不超過5m,並往往依據所采用的建築材料來確定,但以能承受水壓力和土壓力而不破壞,且全溝整體工程效益和投資費用最優為原則。根據現有資料和經驗,常用谷坊的規格高度為0.4~5.0m,頂寬1.0~1.5m,迎水坡1:0.5~1:1.5,背水坡1:0.3~1:1.0。②間距和位置:谷坊的間距L=H/(I-Ic)。式中H為谷坊高度;I為原溝底坡降;Ic為兩谷坊間淤積面上的坡降。谷坊的位置宜選擇在谷口狹窄而上遊開闊、基礎良好、溝段順直、不受天然跌水影響的部位。③設置溢洪口,因土谷坊不許洪水漫頂,故必須在溝岸的堅實土層上開挖溢洪口,以排出多餘洪水,保證谷坊安全。石谷坊的溢洪口可設置在壩體中部,若溝岸有適宜的地形和地質條件,則可設置在岸坡。溢洪口的斷面尺寸根據設計洪水洪峰流量來決定。

  

參考書目

 徐在庸:《山洪及其防治》,水利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