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質現象、巖土體的應力應變和地下水等隨時間變化過程進行的長期觀測工作。目的是掌握其動態變化規律,預測發展趨勢,判斷可能產生的危害程度,以便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和建築物的安全。由於巖土體結構的複雜性及巖土體發展狀態預報的可靠性較差,故地質觀測日益受到重視,加以觀測儀器研製不斷發展,使這項工作不斷深入成熟。

  分類 地質觀測內容有地下水動態、巖土體變形和地質構造活動性性觀測等。

  地下水動態觀測 通常對觀測井、孔配備自記儀器,對水位、流量、水溫、導電率等進行連續觀測。①觀測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流量、水質及其與降雨過程或水庫水位變化之間的相互關系,用以分析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規律,評價水庫滲漏、水庫浸沒、壩基滲漏與滲透變形,以及地下工程的圍巖外水壓力變化等;②觀測壩基揚壓力的變化,掌握防滲帷幕的工作狀態。

  巖土體變形觀測 在可能滑動的巖土體邊坡、地下工程圍巖或建築物地基中埋設儀器,觀測工程施工或運用過程中應力和位移的變化。①應力觀測:通常在地基、洞壁圍巖、邊坡地應力作用的范圍內,埋設應力計,監測各部位應力的變化;土體中還可視需要埋設孔隙水壓測點,監測孔隙水壓力的變化速度和幅度。②位移觀測:對於滑坡常埋設測斜儀和應變計,以較準確測定滑移界面的滑移量或巖土體內某部位任意方向的位移;在壩基、壩肩或地下洞室圍巖中有軟弱夾層的部位埋設位移計、撓度計,監測其在工程荷載作用下的沉陷與變形;對於上述工程中可能發生位移的斷層與裂隙,常橫跨它們粘貼刻度玻璃板、鋼栓或用手提式機械量測儀器、遙控電測節理計、位移計等量測其位移。在鉆孔內觀測軸向位移可用多點位移計,觀測徑向位移則用測斜儀或撓度計。

  地質構造活動性觀測 在新構造運動活躍的地區,為監測活動斷層的位移和地應力場的變化,要用精密水準測量大地形變;對垂直活動斷層帶,定期進行短水準測量;同時設置專門地震臺網,監測微地震和有感地震的活動,用以分析區域構造穩定,以及水庫地震發生和發展的可能性。

  觀測網佈置和測報 觀測網由觀測線和觀測點組成。線、點佈置要根據觀測的目的、內容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專門設計。如:地下水觀測線要垂直或平行地下水流向佈置,以控制地下水的主要補給區與排泄區;滑坡體觀測線要垂直或平行滑坡滑移的方向佈置,以掌握滑坡各部位的位移;建築物地基的變形觀測應針對建築物地基持力層深度范圍內的易變形層位進行佈置。觀測點則應佈置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各測點要求同步進行觀測。為瞭保持觀測記錄的連續性,一般采用自記或遙測系統記錄。記錄要及時進行綜合分析,若發現異常,可立即采取措施。如1985年6月18日中國湖北秭歸縣長江北岸的新灘滑坡,由於測到滑坡的位移異常而及時進行居民轉移,避免瞭傷亡事故。觀測資料需按月按年進行整編。地質觀測已成為工程地質勘察和預報災變的重要手段,許多地質作用和地質現象的形成也從觀測資料獲得瞭解釋。

  

參考書目

 王鐘琦等編著:《巖土工程測試技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1986。

 E.霍克、E.T.佈朗著,連志升等譯:《巖石地下工程》,冶金工業出版社,北京,1986。(E.Hock and E.T.Brown,Underground Excavation in Rock,Institution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London,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