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濱海地段或河口附近,用來擋潮、蓄淡、洩洪、排澇的水閘。漲潮時關閉閘門,防止潮水倒灌進入河道,攔蓄內河淡水,滿足引水、航運等的需要。退潮時,潮水位低於河水位,開啟閘門,可以洩洪、排澇、沖淤。擋潮閘具有雙向擋水,操作頻繁等特點。閘室一般採用胸牆式。當兼有泄水和通航任務時,宜採用開敞式。由於潮汐影響,閘門上承受強烈的湧潮衝擊力,故宜採用平面閘門。為儘量減少河道的進潮量和淤積量,擋潮閘宜建於海岸穩定的河口附近。因濱海一帶地基多為粉、細沙或淤泥質粘性土,地基承載載力小、壓縮性大、抗沖能力低、抗滑性能差、遇到地震容易液化等,為保證閘室和閘基的穩定,防止地基產生較大沉陷或不均勻沉陷而影響閘室結構安全,擋潮閘一般采用輕型結構,並適當延長底板及鋪蓋的長度。對松軟地基,需進行加固處理。由於擋潮閘的閘下水位受潮汐影響,閘的孔徑需按過閘水流為非恒定流計算確定。大型擋潮閘的水力設計,應做水力模型試驗驗證。擋潮閘下遊比較普遍存在淤積問題,由於沿海各地的潮汐類型及其挾沙能力,與河道的來水量及含沙量等各不相同,造成河口及海岸的淤積變化也不一樣,情況較為復雜,應充分考慮采取妥善措施解決閘下淤積問題。例如可將擋潮閘建於緊靠海口處,或在水源比較充裕的地區,利用清水定期沖淤,以及必要時采用機械清淤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