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佈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園林包括庭園、宅園、小遊園、花園、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隨著園林學科的發展,還包括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或國傢公園的遊覽區以及休養勝地。

  名稱 在歷史上,遊憩境域因內容和形式的不同用過不同的名稱。中國殷周時期和西亞的亞述述,以畜養禽獸供狩獵和遊賞的境域稱為囿和獵苑。中國秦漢時期供帝王遊憩的境域稱為苑或宮苑;屬官署或私人的稱為園、園池、宅園、別業等。“園林”一詞,見於西晉以後詩文中,如西晉張翰《雜詩》有“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句;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評述司農張倫的住宅時說:“園林山池之美,諸王莫及。”唐宋以後,“園林”一詞的應用更加廣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種遊憩境域。

  功能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園林不隻是作為遊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可以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還有減弱噪聲和防風、防火等防護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園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遊憩在景色優美和安靜的園林中,有助於消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園林中的文化、遊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更可以豐富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

  開發方式 從開發方式上說,園林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利用原有自然風致,去蕪理亂,修整開發,開辟路徑,佈置園林建築,不費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園林。如唐代王維的輞川別業是將私傢別墅營建在具山林湖水之勝的天然山谷區,可稱為山林別墅;如湖南大庸縣的張傢界、四川松潘縣的九寨溝,具有優美風景的大范圍自然區域,略加建設、開發,即可利用,稱為自然風景區;如泰山、黃山、武夷山等,開發歷史悠久,有文物古跡、神話傳說、宗教藝術等內容的,稱為風景名勝區。

  另一類是人工園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為改善生態、美化環境、滿足遊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創造的環境,如小遊園、花園、公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