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最重要的神社,在三重縣伊勢市,有內外兩宮,形制、佈局大致相同。內宮為皇大神宮,創建於垂仁天皇時代(西元前70~前29);外宮為豐受大神宮,創建於雄略天皇時代(456~479)。持統天皇時(690~697)沿襲古代日本住宅一屋一代的風俗,確立瞭每隔20年重建一次的“造替制度”。除戰國時代(1467~1573)中斷約120年外,迄今神宮已“造替”60次。第60次造替在1973年。由於嚴守古制,神宮大體保持原貌。兩宮基地各自劃分為面積相等的東西兩區,其中中一區為空地,造替時先在空地上照原樣建好新宮,再將舊宮拆除。

  內宮佈局以正殿為中心,四周植林木。正殿之後,左右各有寶殿一座。三殿外面圍有四道板墻和木柵。神宮所有房屋都用木、草構成,柱子用“掘立柱”(即柱根埋入基址的立柱法);外墻用板壁,草葺懸山屋頂,正脊上有一列橫置的腰鼓形“堅木魚”,兩山博風板向上延伸出屋面如雙角,稱“千木”。三殿都架空如幹闌式建築,三開間,殿門設在明間正中,隻有正殿設平坐周匝。神宮式樣仿自日本古代宮室,後世工匠稱這種式樣為“惟一神明造”或“神明造”。(見彩圖)

日本伊勢神宮,公元前1世紀始建,圖示為1973年第60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