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需要隔離電磁波幹擾和防止電磁波外泄的建築物(更多的是這種建築物中的部分空間)所採取的建築技術措施。電磁遮罩技術是20世紀40年代發展起來的。50年代以來,電磁遮罩技術和建築遮罩設計日趨完善。目前正在研究和應用的有金屬粉噴塗層、金屬薄膜鋪貼層,以及具有遮罩效能的設備和自動控制電源的高效遮罩室。

  應用範圍 建築電磁遮罩應用於兩個方面。一是防止外來電磁波幹擾,保證科學實驗的準確性性和工業產品的質量,如電視接收機測定,精密電子元件測試,電子顯微鏡操作等。二是防止室內的電磁波外泄,被截獲而造成失密。微波雷達運轉,光學通信試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制,導彈制導系統調試和預警系統測定等,都要防止電磁波外泄。

  特性和分類 電磁波按照幹擾作用的特性,分為靜電感應、磁力線和電磁波幹擾三類。建築電磁屏蔽就是根據電磁波的特性,在建築空間內采取構造措施,將高電導率的金屬材料,作成各種形式的殼體或網罩同外圍護結構結合在一起,使建築空間具有電磁屏蔽的性能。其形式按空間的構成分為固定房間式、活動房間式、裝配籠式、掛貼式(即在室內表面掛貼金屬板材)和外套屏蔽層房間式;按金屬外殼與構造分為金屬平板的、帶孔金屬殼板的、單層或雙層金屬絲網殼體的、金屬板與金屬絲網復合殼體的和蜂巢形金屬網殼的屏蔽室。

  屏蔽室設計 屏蔽室的屏蔽材料、結構、構造、空間形式的選擇,應根據操作對電磁屏蔽的要求和構造進行電導率、磁導率、電磁幹擾波衰減值的計算,並綜合考慮材料來源、造價、施工和使用檢修等各種要求來確定。一般采用易於屏蔽的小空間,不設窗或少設窗,盡量減少管線穿越洞口數量和面積,使用合金網殼和復合層構造代替價格高的金屬,以降低建築造價。

  材料和構造 不同頻譜的屏蔽室應采用不同的屏蔽材料和構造。將金屬板預埋在外圍護結構層內的作法,屏蔽性能較好,但金屬用量大,造價較高。金屬帶孔板飾面的作法,造型效果較好,並能減輕自重和節省金屬用量,但造價也高。金屬絲網片滿鋪在室內粉刷層中的作法,用金屬量少,施工方便,但防電磁波滲透的作用較差。金屬粉噴塗在室內表面形成屏蔽殼的作法,是一種金屬用量少、施工快而方便的新技術,但密實性、耐久性較差。

  縫隙處理 這是屏蔽室設計的重要環節。為瞭堵塞可能滲透電滋波的漏洞,對不同墻面交接、門窗洞及其同墻面搭接、空調和電源管線穿越墻體的孔洞、金屬板(網)焊接處等的縫隙,都需要采取附加屏蔽措施,如加金屬板(網),加填金屬絲佈的泡沫塑料壓縫條、焊錫,引線接地,裝梳形彈簧片、蜂巢形波導管、電源濾波器等。圖示為一中頻屏蔽室,室內頂棚面、墻面和地面構造層內、門窗扇內均鋪設0.4毫米厚的28號鍍鋅鐵皮。為瞭不形成電磁波滲透的孔隙,在所有管道洞口、門窗邊框和門窗扇相互搭接處,均設置外包紫銅絲佈的泡沫塑料壓縫條,阻隔電磁波。在進入室內的管道口處,加設電源濾波器,既不影響管道通過,又能阻止電磁波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