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古希臘建築開歐洲建築的先河。古希臘的發展時期大致為西元前8~前1世紀,即到希臘被羅馬兼併為止。

  古希臘建築的結構屬樑柱體系,早期主要建築都用石料。限於材料性能,石樑跨度一般是4~5米,最大不過7~8米。石柱以鼓狀砌塊壘疊而成,砌塊之間有榫卯或金屬銷子連接。牆體也用石砌塊壘成,砌塊平整精細,砌縫嚴密,不用膠結材料。雖然古希臘建築形式變化較少,內部空間封閉簡單,但後世許多流派的建築師,都從古希臘建建築中得到借鑒。

  古風時期 公元前8~前6世紀,希臘建築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形式。愛奧尼亞人城邦形成瞭愛奧尼式建築、風格端莊秀雅;多立安人城邦形成瞭多立克式建築,風格雄健有力。到公元前6世紀,這兩種建築都有瞭系統的做法,稱為“柱式”(見古典柱式)。柱式體系是古希臘人在建築藝術上的創造。

  古典時期 公元前5~前4世紀,是古希臘繁榮興盛時期,創造瞭很多建築珍品,主要建築類型有衛城、神廟、露天劇場、柱廊、廣場等。不僅在一組建築群中同時存在上述兩種柱式的建築物,就是在同一單體建築中也往往運用兩種柱式。雅典衛城建築群和該衛城的帕提農神廟是古典時期的著名實例(見彩圖)。

希臘雅典衛城,公元前5世紀建

  古典時期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城形成一種新的建築柱式──科林斯柱式,風格華美富麗,到羅馬時代廣泛流行。

  希臘化時期 公元前4世紀後期到公元前1世紀,是古希臘歷史的後期,馬其頓王亞歷山大遠征,把希臘文化傳播到西亞和北非,稱為希臘化時期。希臘建築風格向東方擴展,同時受到當地原有建築風格的影響,形成瞭不同的地方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