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以實現氣固相反應過程或液固相反應過程的反應器。在反應器頂部連續加入顆粒狀或塊狀固體反應物或催化劑,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物料逐漸下移,最後自底部連續卸出。流體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通過固體床層,以進行反應。由於固體顆粒之間基本上沒有相對運動,但卻有固體顆粒層的下移運動,因此,也可將其看成是一種移動的固定床反應器。

  鋼鐵工業和城市煤氣工業發展之初,移動床反應器就曾被用於煤的氣化。1934年研製成功的移動床加壓氣化器((魯奇爐),至今仍是規模最大的煤氣化裝置,其單臺日生產能力已達到1Mm3以上。石油催化裂化發展初期,曾采用移動床反應器,但現已被流化床反應器和提升管反應器所取代。目前,應用移動床反應器的重要化工生產過程有連續重整、二甲苯異構化等催化反應過程和連續法離子交換水處理過程。與固定床反應器及流化床反應器相比,移動床反應器的主要優點是固體和流體的停留時間可以在較大范圍內改變,返混較小(與固定床反應器相近),對固體物料性狀以中等速度(以小時計)變化的反應過程也能適用。與此相比,固定床反應器和流化床反應器分別僅適用於固體物料性狀變化很慢(以月計)和很快(以分、秒計)的反應過程。移動床反應器的缺點是控制固體顆粒的均勻下移比較困難。工業生產中有時采用模擬移動床以避免上述缺點(見固定床傳質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