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行排列的經紗編織成為經編針織物的針織機。經編機出現較早,1775年英國人J.克雷恩發明第一臺單梳櫛鉤針經編機。經編機種類很多,按結構特點主要有特裏科型和拉舍爾型兩大類。在特裏科經編機上,由織針引出的織物與針桿平面間夾角約為115°,織物由沉降片和牽拉輥一起牽拉,使剛形成的線圈轉向針背,脫離編織區。這一類經編機一般使用鉤針或槽針,機號和機速較高,適用於編織組織結構和花型比較簡單的經編針織物。在拉舍爾經編機上,織物引出方向與針桿平面間夾角在140°以上,織織物僅靠牽拉輥牽拉。拉舍爾經編機一般使用舌針或槽針,機號與機速較低,適用於編織組織結構和花型比較復雜的經編針織物。其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經編機,如辛普勒克斯經編機是一種雙針床鉤針經編機,用於編織密實的手套佈、外衣佈和工業用織物。米蘭尼斯經編機利用兩組反向移動的經紗,用於編織菱形花紋。為瞭適應生產專門制品的需要,尚有許多專門用途的經編機,例如花邊機、漁網經編機、長毛絨經編機、包裝袋經編機、紋板提花經編機和全幅襯緯經編機、縫編機等。

  經編機分類如下表:

經編機分類

  經編機的主要成圈機件有織針、導紗針、沉降片和壓板(用於鉤針機)。織針整列地裝在針床上,隨針床一起運動。導紗針裝在條板上組成梳櫛。經紗穿過導紗針的孔眼,隨梳櫛一起運動而繞墊在針上,通過織針、沉降片等成圈機件的相互配合運動而織成織物。

  經編機主要由編織機構、梳櫛橫移機構、送經機構、牽拉卷取機構和傳動機構組成。①編織機構包括針床、梳櫛、沉降片床和壓板,一般由凸輪或偏心連桿傳動。凸輪常用於速度較低、成圈機件運動規律較復雜的經編機中。偏心連桿由於傳動平穩,加工較簡便,高速運轉時磨損和噪音較小,因而在高速經編機上得到廣泛應用。②梳櫛橫移機構,使梳櫛在成圈過程中按照針織物組織的要求橫移,將經紗墊於針上,以便織成具有一定組織結構的針織物。通常有花板式和凸輪式兩種。花板式機構通過一定外形和尺寸的花板按針織物組織的要求串連成花板鏈條,使梳櫛橫移,適用於編織花紋比較復雜的組織,花型變換比較方便。在凸輪式機構中凸輪是按針織物組織所需梳櫛橫移規律而設計的,傳動較平穩,能適應較高的編織速度。③送經機構,把經軸上的經紗退解下來,送入編織區。有消極式和積極式兩類。消極式機構中經軸為經紗張力拉動而送出經紗,不需要專門的經軸傳動裝置,適用於機速較低、送經規律較為復雜的經編機。積極式送經機構采用專門的傳動裝置使經軸回轉送出經紗,又有張力感應式和線速度感應式之別。張力感應式機構通過張力桿感應經紗張力的大小來控制經軸的轉速。線速度感應式機構通過測速裝置感應經紗運動速度的大小來控制經軸的轉速。這類機構以預定線速度送出經紗,能在高速運轉條件下穩定地工作,故在高速經編機上得到廣泛使用。④牽拉卷取機構的作用是以預定的速度將織物從編織區牽引出來並卷繞成佈卷。

  經編機對原料和織物品種的適應性廣,機器生產率較高,因而發展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