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黃金、白銀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紗線及其仿製品。金銀線的製造和應用,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漢代文獻中有“罽衣金縷”(即毛織物加金)的記載。《唐六典》記載瞭當時用金共14種,其中用於織造的有“拈金”和“織金”等。宋元時期出現瞭大量的使用金銀線的織物,如“拈金番緞”,“織金紵絲”和“納石失”等。明代的《天工開物》則詳細記載瞭傳統金銀線的製造工藝。傳統金銀線分為扁金線(或稱片金)和圓金線(或稱拈金)兩大類。將金箔粘合在紙上再切成 0.5毫米左右的窄條即成扁金線,將扁金金線螺旋地裹於棉紗或絲線外即成圓金線。現在,某些高級傳統織物如中國的雲錦和日本的西陣織仍然使用傳統金銀線。20世紀40年代以來發展的化纖薄膜金銀線,是由兩層醋酸丁酯纖維素薄膜夾粘一層鋁箔再切割成細條而成。後來,又產生瞭滌綸金銀線。它是以聚酯薄膜真空鍍鋁、外表塗以無色或有色的透明塗料,或把真空鍍鋁聚酯薄膜與未鍍鋁聚酯薄膜進行層合,然後再切割成扁絲,加上不同顏色的塗料,可制成雙色金銀線或五彩金銀線。通過特種工藝還可制成彩虹線、熒光線等(見彩圖)。使用金銀線可以使織物具有富麗豪華的風格。金銀線要求細度勻稱、色澤光亮、色牢度好、強度高、無刀痕、耐酸堿、耐皂洗、耐摩擦。

金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