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消息載體的某些特性隨消息變化的過程。調製的作用是把消息置入消息載體,便於傳輸或處理。調製是各種通信系統的重要基礎,也廣泛用於廣播、電視、雷達、測量儀等電子設備。在通信系統中為瞭適應不同的通道情況(如數位通道或類比通道、單路通道或多路通道等),常常要在發信端對原始信號進行調製,得到便於通道傳輸的信號,然後在收信端完成調製的逆過程──解調,還原出原始信號。

  用來傳送消息的信號uC(t)叫作載波或受調信號,代表所欲傳送消息的信號

叫作調制信號,調制後的信號 u( t)叫作已調信號。用調制信號 控制載波的某些參數,使之隨 而變化,就可實現調制。

  受調信號可以是正弦波或脈沖波,所欲傳送的消息可以是話音、圖像或其他物理量,也可以是數據、電報和編碼等信號。前者是模擬信號,後者是數字信號。

  調制是一種非線性過程。載波被調制後產生新的頻率分量,通常它們分佈在載頻fC的兩邊,占有一定的頻帶,分別叫做上邊帶和下邊帶。這些新頻率分量與調制信號有關,是攜帶著消息的有用信號。調制的目的是實現頻譜搬移,即把欲傳送消息的頻譜,變換到載波附近的頻帶,使消息更便於傳輸或處理。

  調制的主要性能指標是頻譜寬度和抗幹擾性。這是一對矛盾。調制方式不同,這些指標也不一樣。一般說,調制頻譜越寬,抗幹擾性能越好;反之,抗幹擾性能較差。調制的另一重要性能指標是調制失真。總的說來,數字調制比模擬調制具有較強的抗調制失真的能力。

  調制的種類 調制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一致。按調制信號的形式可分為模擬調制和數字調制。用模擬信號調制稱為模擬調制;用數據或數字信號調制稱為數字調制。按被調信號的種類可分為脈沖調制、正弦波調制和強度調制(如對非相幹光調制)等。調制的載波分別是脈沖,正弦波和光波等。正弦波調制有幅度調制、頻率調制和相位調制三種基本方式,後兩者合稱為角度調制。此外還有一些變異的調制,如單邊帶調幅、殘留邊帶調幅等。脈沖調制也可以按類似的方法分類。此外還有復合調制和多重調制等。不同的調制方式有不同的特點和性能。

  正弦波幅度調制 正弦載波幅度隨調制信號而變化的調制,簡稱調幅(AM)。數字幅度調制也叫作幅度鍵控(ASK)。調幅的技術和設備比較簡單,頻譜較窄,但抗幹擾性能差,廣泛應用於長中短波廣播、小型無線電話、電報等電子設備中。

  早期的無線電報機采用火花式放電器產生高頻振蕩。傳號時火花式發報機發射高頻振蕩波,空號時發報機沒有輸出。這種電報信號的載波不是純正弦波,它含有很多諧波分量,會對其他信號產生嚴重幹擾。

  理想的模擬正弦波調幅是:載波幅度與調制信號瞬時值

成線性關系,但載頻 f C= ω C/2π和相位 φ保持不變。單頻調制時,調幅信號 u A( t)可用下式表示:

uA(t)=UC(1+macosΩt)cos(ωCt+φ)   (1)

式中UC是載波幅度;Ω=2πF,是調制信號的角頻率,其中F是調制信號頻率;ma是一個和調制信號幅度

成比例的常數,叫作調幅系數,數值應在0~1之間。圖1a、圖b、圖c分別是單頻調制信號 、載波信號 和調幅波 u A( t)的波形。調幅波的瞬時幅度變化曲線叫作包絡線。調幅系數 m a不能大於1,否則包絡線和調制信號不能保持線性關系,會產生失真。這種情況叫做過調幅。

式(1)的調幅波不是單一的簡諧波,它包含fCfC+FfC-F三個頻率分量。後兩個頻率分量位於載頻fC的兩邊,分別叫作上邊頻和下邊頻(圖2c)。這種已調制信號有時叫作標準調幅波。如果調制信號占有一個頻帶,最高頻率為F

,則標準調幅波的頻譜寬度 B W A= 2 F ,位於載頻 f C兩邊的頻帶分別稱為上邊帶和下邊帶。調幅波的載頻分量與調制信號無關,但邊帶分量隨調制信號變化。這意味著所欲傳送的消息都包含在邊帶之中,隻用一個邊帶信號就能夠傳送全部消息。把載波去掉的調幅信號,叫做抑制載波調幅;把載波和某一個邊帶一起抑制掉,隻剩下一個邊帶的調幅信號,叫做單邊帶調幅(SSB)。單邊帶調幅節省功率,抗幹擾性能較好,而且節省頻帶,但設備比較復雜(見 單邊帶調制)。

  正弦波頻率調制 正弦載波的瞬時頻率隨調制信號的瞬時值而變化的調制,簡稱調頻(FM)。數字頻率調制也稱移頻鍵控(FSK)。

  調頻是1933年E.H.阿姆斯特朗發明的。這種調制具有良好的抗幹擾性能,廣泛用於高質量廣播、電視伴音、多路通信和掃頻儀等電子設備中。

  理想的調頻是:載波的瞬時角頻率ω 與調制信號瞬時值

成線性關系,而幅度 U C不變。單頻調制時,瞬時角頻率 ω 的表示式是

ω = ω C+Δ ω cos Ω t       (2)
式中Δ ω = k f ,是一個和調制信號幅度 成正比的常數,稱為最大角頻率偏移。圖3是調頻波的波形。調頻波的表示式是

式中φ0是載波的初始相位;Δω/Ω=mf稱調頻指數,它可以是任何正數。mf很大時,調頻波的頻譜很寬,這種情況叫作寬帶調頻。

  正弦波調頻後也產生新的頻率分量,這些分量和調頻指數mf有關。在理論上單頻調頻時調頻波具有無窮多個邊頻分量,相鄰兩邊頻的距離等於F。通常把幅度小於載波原來幅度1/100的邊頻分量忽略不計,有效邊頻分量所占據的頻帶為調頻波的帶寬。

  圖4是單頻調制時調頻波的頻譜。mf很小時,載頻分量較大,邊頻幅度很小;mf增大時,載頻幅度減小,邊頻幅度增大,幅度大的邊頻數也增多;mf繼續增加時,載頻和各邊頻的幅度交替增減,這些頻率分量的幅度是以mf為宗數的各階貝塞爾函數。

  在實用中,調制信號

的最大值通常保持不變,因此最大頻移Δ f也不變。這時 m f隨調制信號頻率 F而減小。圖5是Δ f為定值時調頻波的頻譜。 F小時,相鄰各頻率分量的距離較小,但由於 m f較大,有效的邊頻分量較多; F較大時,各邊頻的距離增大,但 m f卻減小,有效的頻率分量也較少。因此調頻波的頻譜寬度大體上保持不變。這是調頻波的特點。它的頻譜寬度 B W f可以用下面的經驗公式來計算

B W f≈2( m f+1) F         (4)
式中 F= Ω/2π,是調制信號的頻率。當 m f較大時,調頻波的帶寬約等於最大頻偏Δ f 的兩倍。

  寬帶調頻具有較強的抗幹擾性能。1933年阿姆斯特朗證明:當輸入信噪比Si/Ni較大時,調頻接收機的輸出信噪比SO/NO與最大頻移Δf的平方成正比;增加調頻波的帶寬可以改善通信系統的質量。不過這種改善是有限度的,因為帶寬過大時,調頻接收機的內部噪聲Ni增加,Si/Ni減小;當Si/Ni降低到某一閾值時,SO/NO反而急劇變壞。圖6是調頻接收機輸出信噪比SO/NO與輸入信噪比Si/Ni的關系曲線,在曲線拐點左邊,調頻的抗幹擾性能比調幅還差。利用預加重和反饋調頻接收的方法可以使SO/NO得到改善。

  正弦波相位調制 正弦載波的瞬時相位隨調制信號而變化的調制,簡稱調相(PM)。數字調相也稱移相鍵控(PSK)。

  單頻調相時,理想調相波uφ(t)的表示式是

u φ( t)= U Ccos( ω C tφcos Ω t+ φ 0)    (5)

式中Δφ為載波相位隨調制信號而變化的最大相移,稱調相指數。它與調制信號幅

成正比,但與調制角頻率 Ω無關。這是調相和調頻的區別。調相波的頻譜與調頻波相似,但是當Δ φ為定值時,其頻譜寬度 B W φΩ而變化, Ω大時頻譜寬, Ω小時頻譜窄。因此頻帶不能充分利用。數字調相具有優越的抗幹擾性能,而且頻帶窄,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調制方式,在各種數據傳輸和數字通信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

  脈沖調制 受調波為脈沖序列的調制。脈沖調制可分為脈沖調幅(PAM)、脈沖調相(PPM)、脈沖調寬 (PWM)等方式。圖7是一些脈沖調制信號的波形。通常把模擬-數字信號轉換也看做是脈沖調制,這種調制有脈碼調制(PCM)、差值脈碼調制(DPCM)、增量調制(ΔM)等。脈沖調幅實質上就是信號采樣。常用於模-數轉換電路、信號轉換電路和各種電子儀器(如采樣示波器等)。

  脈沖調制信號的頻譜較寬,但除瞭脈沖調幅之外,都具有較好的抗幹擾性能,特別是脈碼調制的性能最好,是一種理想的調制方法。數字電話、遙測、遙控以及迅速發展的綜合通信網,大多采用這種調制。

  展望 調制在電子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引人註目的發展動向是:①由於數字業務的不斷增加,數字通信系統的容量需要不斷擴充,這就必須發展超高速率的數字調制技術;②為瞭充分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要求進一步研究頻譜效率高的和誤碼率低的調制方式;③在相幹光通信和光盤存儲設備方面,光相位調制、頻率調制和偏振調制等的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課題。

  

參考書目

 常迵:《無線電信號與線路原理》中冊,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65。

 清華大學通信教研組:《高頻電路》下冊,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1980。

 P.F.Panter,Modulation,Noise and Spectral Ana-lysis,McGraw-Hill,New York,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