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1000千伏及以上的電壓等級輸送電能。特高壓輸電是在超高壓輸電的基礎上發展的,其目的仍是繼續提高輸電能力,實現大功率的中、遠距離輸電,以及實現遠距離的電力系統互聯,建成聯合電力系統。

  特高壓輸電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據估計,1條1150千伏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可代替5~6條500千伏線路,或3條750千伏線路;可減少鐵塔用材三分之一,節約導線二分之一,節省包括變電所在內的電網造價10~15%。1150千伏特高壓線路走廊約約僅為同等輸送能力的500千伏線路所需走廊的四分之一,這對於人口稠密、土地寶貴或走廊困難的國傢和地區會帶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000千伏電壓等級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均需采用多根分裂導線,如8、12、16分裂等,每根分裂導線的截面大都在600平方毫米以上,這樣可以減少電暈放電所引起的損耗以及無線電幹擾、電視幹擾、可聽噪聲幹擾等不良影響。桿塔高度約40~50米。雙回並架線路桿塔高達90~97米。許多國傢都在集中研制新型桿塔結構,以期縮小桿塔尺寸,降低線路造價。前蘇聯、美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傢都已經著手規劃和建設1000千伏等級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單回線的傳輸容量一般在600~1000萬千瓦。例如,前蘇聯正加緊建設埃基巴斯圖茲、坎斯克-阿欽斯克、秋明油田等大型能源基地,已經有裝機容量達640萬千瓦的火電廠,還規劃建設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的巨型水電站以及大裝機容量的核電站群。這些能源基地距電力負荷中心約有1000~2500公裡,需采用1150千伏、±750千伏直流,以至1800~2000千伏電壓輸電。前蘇聯已建成1150千伏長270公裡的輸電線路,兼作工業性試驗線路,於1986年開始試運行,並繼續興建長1236公裡的1150千伏輸電線路,20世紀末將形成1150千伏特高壓電網。美國邦維爾電力局所轄電力系統預計20世紀末將有60%的火電廠建在喀斯喀特山脈以東地區,約有3200萬千瓦的功率需越過這條山脈向西部負荷中心送電,計劃采用1100千伏電壓等級輸電。每條線路長約300公裡,輸送容量約1000萬千瓦。意大利計劃用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將比薩等沿地中海地區的火電廠和核電站基地的電力輸送到北部米蘭等工業區。日本選定1000千伏雙回並架特高壓輸電線路將下北巨型核電站的電力輸送到東京,線路長度600公裡,輸送容量1000萬千瓦。這些特高壓輸電線路均計劃於20世紀90年代建成。

  中國幅員遼闊,可開發的水力資源的三分之二分佈在西北和西南地區,煤炭資源大部分蘊藏在西北地區北部和華北地區西部,而負荷中心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由於電力資源與負荷中心分佈的不均勻性,隨著電力系統的發展,特高壓輸電的研究開發亦將會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