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存作物種子的倉庫。種子是播種下季作物的生產資料,在貯存期間,不僅要保證其不變質、不黴爛、不損耗、不摻雜,更重要的是保持種子固有的生命力。庫房類型有房式倉、磚拱倉、土圓倉及機械化圓筒倉等(見筒倉),適宜於貯存稻、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和棉等的種子;甘薯、馬鈴薯等的種薯一般採用窖藏法(見土窖)。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貯藏技術的提高,種子庫逐步向專門化、倉型多樣化方向發展。

  庫址選擇 種子庫宜選擇在作物產區的中心和交通方便的地段,鄰近種子繁育、生產和加工的基地,服務半徑不宜太大。要求地勢高燥,土質良好,水稻產區一般雨水多、地下水位高,庫址更應選擇在不受水淹的地點。此外還要有足夠的場地滿足庫房、曬場、檢驗室等附屬建築物的需要。

  庫房建築 種子庫建築物的構造要註意隔熱、防潮、通風和密閉。為便於清理種子、防止混雜和杜絕害蟲的孳生,倉壁四周須平整光滑,並設置防鼠、防雀設備。每幢種子庫面積以300~500平方米為宜,跨度9~12米,簷高4米左右。對於多品種的種子庫,宜分成大小廒間,分別貯存,以防混雜。種子采用包裝貯存,有時也可散裝貯存。散裝庫的種子直接靠墻堆裝,墻身受到種子的側壓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因此墻壁應有足夠的強度,以保證安全。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區,庫房地坪應比庫外地坪高30厘米左右。地面要光滑、堅實,具有防潮、保溫性能,可采用瀝青砂漿地面或平鋪防潮磚地面。為提高墻壁抗濕滲透和隔熱性能,磚砌外墻厚度應有37厘米,並加雙面抹灰噴白。內墻面在種子的堆高部位抹瀝青防潮,防潮墻面同地面銜接緊密。庫房屋面構造要嚴密,以防鳥、蟲從房頂或簷口進入庫內,同時滿足藥劑熏蒸的要求。通常采用架空通風隔熱屋面、雙層磚筒殼屋面或假吊頂通風隔熱屋面。縱墻大門的間距不應大於18~24米,宜南北對開,以利通風及搬運。門上設雨篷,門下設防蟲槽和活動擋鼠板。種子庫不宜靠自然采光。窗戶的設置是為瞭通風。因此窗子的大小及位置高低要適當,關閉時密閉可靠,開啟時便於通風,並設置防鳥鐵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