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播種苗或營養繁殖苗在苗圃中起出後經過移栽繼續培育的苗木。是植苗造林的材料之一。苗木通過移植,能增加營養面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側、鬚根生長,提高品質,並增進對造林立地條件的適應性。對園林綠化用大苗,還能培育出符合要求的良好根系、苗幹和苗冠。

  苗木移植培育成活的關鍵在於保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因此在移植過程中除保持土壤濕潤外,還要保護好苗木的根系,防止失水。移植前要進行苗木分級和分區栽植,使移植的苗木大小一致,株行距整整齊,以利撫育管理和減少苗木的分化。

  苗木移植須掌握下列主要技術環節:①移植季節。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樹種特性而定,一般以春季為宜,中國北方在土壤解凍後立即進行。不同樹種移植的先後取決於發芽的早晚,如落葉松發芽早,秋季溫暖、濕潤的地區可在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後立即移植。這時根系尚未停止活動,移植後根系可以迅速恢復生長,成活率較高。一些常綠樹種,也可在雨季進行移植。②移植密度。決定於苗木的生長速度、苗冠和根系的發育特性、苗木的培育年限和使用的機具等。一般是針葉樹的株行距比闊葉樹要小些,苗冠開張、側須根發達或培育年限較長的株行距要大些,反之宜小些。使用機械管理,行距應加大。用苗床育苗的,株行距宜小。通常在移植後培育1~2年,一般株距為5~20~50厘米,行距為12~60~100厘米。培育年限較長的大移植苗,株行距可達100×120厘米,120×120厘米,甚至200×200厘米。③移植方法。為提高工作效率,保證工作質量,可用移植機進行移植。人工移植一般用穴植和溝植法,後者用犁開溝培土,工效比穴植法高。苗木可分裸根移植和帶土球移植兩種。前者適用於常綠樹種小苗及大部分落葉樹種,後者主要用於裸根移植難成活的樹種,如第2、3次移植的常綠樹苗及一些珍貴樹苗等。④撫育管理。苗木移植後,立即灌水1~2次,扶正倒伏苗木並平整移植區。移植苗的年生長過程可分為成活期、生長初期、速生期和生長後期4個時期。可根據各生育期的特點,進行灌水、中耕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除蘗抹芽等項工作。對於經過多次移植的大苗要進行整形修剪,以培養良好的幹形和冠形。多數樹種以秋季進入休眠到春季發芽之前為比較適宜的修枝時期。有些樹種如核桃等,在此時修枝傷流嚴重,可在生長時期修枝。⑤苗木出圃。苗木經過一定時間的移植培育即可出圃。起苗時要保持根系的完整性,側根的長度決定於樹種的特性、苗木大小、根系再生能力的強弱等。在生產中,較大的移植苗常常根據地際直徑的粗度,來確定起苗的根系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