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Gramineae)燕麥屬(Avena)一年生草本。重要的飼料和糧食作物。分有稃和裸粒兩大類型。世界各國以有稃型為主,其中最主要的是普通栽培燕麥(A.sa-tiva),其次為東方燕麥(A.orientalis)和地中海紅燕麥(A.byzantina)。絕大部分用於飼養傢畜傢禽。中國以裸燕麥((A.nuda,又稱莜麥)為主,其產量約占燕麥總產量的90%以上,子粒幾乎全供食用。

  起源和分佈 迄今最早的燕麥遺存物是從瑞士湖畔青銅時期遺址出土的砂燕麥(A.strigosa)。普通栽培燕麥起源於地中海紅燕麥及其祖先野紅燕麥(A.sterilis)。П.Μ.茹科夫斯基認為中國與蒙古的接壤地帶是裸燕麥的初生基因中心。而A.R.斯特頓和Н.И.瓦維洛夫則確認中國是裸燕麥的起源地。

  燕麥主要分佈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1985年全世界燕麥收獲面積為2574.7萬公頃,產量4556.2萬噸,其中蘇聯居首位。中國燕麥種植面主要集中在內蒙古的陰山南北,河北省的壩上、燕山地區,山西省的太行、呂梁山區。雲南、貴州、四川三省在大涼山、小涼山的海拔2000~3200米高山地帶也有種植。

  類型和品種 燕麥屬按染色體數分為3群:①二倍體種(2n=14)。如長毛燕麥(A.pilosa)、長穎燕麥(A.longIglumis)、偏肥燕麥(A.ventricosa)和裸粒短燕麥(A.nudibrevis) 等。②四倍體種(2n=28)。如細燕麥(A.barbata)、瓦維洛夫燕麥(A.vaviloviana)和摩洛哥燕麥(A.maroccana)等。以上均為野生。③六倍體種(2n=42)。如普通栽培燕麥、野燕麥、裸燕麥、地中海紅燕麥、野紅燕麥、東方燕麥等。

  形態和特性 株高60~120厘米,須根系,入土較深。幼苗有直立、半直立、匍匐3種類型;抗旱抗寒者多屬匍匐型,抗倒伏耐水肥者多為直立型。葉有突出膜狀齒形的葉舌,但無葉耳。圓錐花序,有緊穗型、側散型與周散型3種(見圖)。普通栽培燕麥多為周散型,東方燕麥多為側散型。分枝上著生10~75個小穗;每一小穗有兩片稃片,內生小花1~3朵,也偶有4朵者,裸燕麥則有2~7朵。自花傳粉,異交率低。除裸燕麥外,子粒都緊包在內、外稃之間。千粒重20~40克,皮燕麥稃殼率25~40%。

  燕麥是長日照作物。喜涼爽濕潤,忌高溫幹燥,生育期間需要積溫較低,但不適於寒冷氣候。種子在1~2 ℃開始發芽,幼苗能耐短時間的低溫,絕對最高溫度25℃以上時光合作用受阻。蒸騰系數597,在禾谷類作物中僅次於水稻,故幹旱高溫對燕麥的影響極為顯著,這是限制其地理分佈的重要原因。對土壤要求不嚴,能耐pH5.5~6.5的酸性土壤。在灰化土中鋅的含量少於0.2ppm時會嚴重減產,缺銅則淀粉含量降低。

  栽培 播種期因地區而異。中國華北、西北、東北為春播區,生育期80~115天;西南為冬播區,生育期230~245天。燕麥需水較多,而中國主產區又屬於旱作農區,因此,通過早秋耕、耙、耱、鎮壓等辦法蓄水保墑極為重要。宜選用苜蓿、草木犀、豌豆、蠶豆等豆科作物為前作。土壤瘠薄的地塊,可連續采取輪歇壓青休閑的輪作制。灌溉地要選用抗倒伏、耐水肥、抗病的良種。播前進行種子消毒,預防堅黑穗病。春播燕麥區為避免幹熱風危害,土溫穩定在5℃時即可播種。旱地燕麥要註意調節播種期,使需水盛期與當地雨季相吻合。秋翻前宜施用腐熟、半腐熟的有機肥料作基肥,播種時可用種肥。旱地播種密度每畝基本苗20~22萬,灌溉地每畝25~35萬。分蘗初期或中期追肥、澆水,後期要控制徒長。積水易致倒伏。

  燕麥的主要病害是堅黑穗病、散黑穗病和紅葉病;局部地區有稈銹病、冠銹病和葉斑病等。多使用抗病良種及采取播前種子消毒、早播、輪作、排除積水等措施防治。主要害蟲有粘蟲、地老虎、麥二叉蚜和金針蟲等,可通過深翻地、滅草和噴施藥劑等防治。野燕麥是世界性的惡性雜草,可通過與中耕作物輪作,剔除種子中的野燕麥種子,或在燕麥地播種前先淺耕使野燕麥發芽,然後整地滅草,再行播種等方法防治,也可采用化學除莠劑。

  用途 燕麥營養價值較高,中國裸燕麥粉含蛋白質15%、脂肪8.5%。蛋白質中主要氨基酸含量較多,組成全面;脂肪酸中亞油酸占38~46%。子粒中還含有其他禾谷類作物中缺乏的皂苷,故對降低膽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有一定功效。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及較多的維生素E。

  燕麥片是歐美各國的主要早餐食品,燕麥粉是制作高級餅幹、糕點、兒童食品的原料,還可用來制造肥皂和化妝品。用塗有燕麥粉的紙張包裝乳制品有防腐作用。綠色燕麥幹草可提取葉綠素和胡蘿卜素。稃殼中的多縮戊糖是制造糠醛的原料,用於石油化工工業。秸稈、莖葉柔軟多汁,適口性好,蛋白質、脂肪和可消化纖維的含量高,是優質飼草。燕麥青飼可提高乳牛產奶量,其子粒可補飼種畜、病幼畜。稃殼作飼料填充物,可防止雛雞因營養不良而引起的羽毛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