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耕作層土壤進行加工整理的農業機械。根據耕作措施分基本耕作機械和表土耕作機械(又稱輔助耕作機械)兩大類。基本耕作機械用於土壤的耕翻或深松耕,主要有鏵式犁、圓盤犁、鑿式鬆土機、旋耕機等;表土耕作機械用於土壤耕翻前的淺耕滅茬或耕翻後的耙地、耮耱、平整、鎮壓、打壟作畦等作業,以及休閒地的全面鬆土除草,作物生長期間的中耕、除草、開溝、培土等作業;主要包括各種耙、鎮壓器中耕機械等。土壤耕作機械按動力傳遞方式有非驅動型和驅動型兩類。非驅動型土壤耕作機械主要依靠牲畜或拖拉機機的牽引力進行作業,其工作部件與機體之間沒有相對運動,或隻在土壤反力作用下作被動旋轉或彈跳運動,如鏵式犁、圓盤犁、鑿式松土機、圓盤耙等;驅動型土壤耕作機械除由動力牽引作前進運動外,其工作部件同時由動力驅動作往復式或旋轉式運動,如旋耕機、動力鍬、旋轉鋤、旋轉犁等。有些土壤耕作機械能一次完成兩項或多項土壤耕作作業,稱為聯合耕作機,如耕耙犁、種床整備機等。(參見彩圖)

翻耕 人民畫報社稿

帶合墑器的犁

手扶拖拉機在犁耕

耙地

聯合整地機

  不同的土壤耕作機械,其工作部件的結構和性狀不同,在作業時程度不同地分別或同時起到切土、剪裂、破碎、翻轉、推移、疏松或壓實等作用。不同類型的土壤耕作機械,適應不同地區不同的土壤、氣候和作物條件,滿足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耕作要求。如在幹旱、半幹旱地區,為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宜采用土垡不翻轉的深松耕機械,如鑿式松土機;在濕潤、半濕潤地區,宜采用具有良好翻垡覆蓋性能的耕作機械,如滾垡型鏵式犁;土質粘重或水田地區的土壤耕作宜采用剪裂斷條、碎土性能良好的耕作機械,如竄垡型鏵式犁、旋耕機等。

  土壤的機械組成、物理結構、有機質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對土壤耕作機械的作業難易、耕作質量、能量消耗等有顯著影響,這些因素構成瞭土壤的適耕性。此外,耕種的適時性對作物產量有重大影響。因此,預先采取綜合性措施,使土壤及時處在適耕性良好的狀態下,不誤農時地使用適當類型的土壤耕作機械進行耕作,並同相應的生物措施、化學措施、排灌措施相結合,就能充分發揮土壤耕作機械的作用,提高耕作質量,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土壤耕作機械的發展趨勢是:發展各種聯合耕作機或耕播聯合作業機組,以減少拖拉機進入田間的次數,減輕對土壤的壓實;發展驅動型土壤耕作機械,以減少作業機所需的牽引力,避免驅動輪打滑並充分利用拖拉機的功率;使用免耕、少耕法機具,以降低耕作能耗,避免土壤因過度耕作而引起的結構破壞,防止水土流失;在耕地面積廣闊的地區,為同大功率拖拉機配套,發展高速、寬幅、高效機具,同時避免整個機組過重,引起土地深層壓實的積累;在地塊狹小的地區或坡耕地上,土壤耕作機械仍以小型為主。在結構上,采用低壓輪胎和電子、液壓部件;在工作部件的研制和設計上,註意利用土壤抗張強度小的特點,以及與生物耕法、化學耕法等相結合,以改善土壤中的生態系統和整個農業的生態環境。

  

參考書目

 Γ.Н.西涅阿科夫,И.Μ.潘諾夫著,李清桂、高爾光、張先達、諸慎友譯:《土壤耕作機械的理論和計算》,農業機械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