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經濟學傢。1873年生於艾奧瓦州斯托克波特。早年就讀於德雷克大學、艾奧瓦大學和威斯康星大學並獲博士學位,後赴英國和德國留學。1919年離開威斯康星大學的教職,轉入農業部主持美國全國農業統計、農業調查和經濟分析工作。1922年組建農業經濟局並出任首任局長。1925年轉任西北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並兼土地經濟與公共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1931年任雷曼國際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1933年出任國際農業研究所常設委員會委員。1935年任農場基金會經理。

  泰勒是將美國農業經濟學發展為一門獨立學科的主要人物之一,在農業經濟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中也有成就。其學術活動可分為3個階段:初期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探討農業中的經濟問題,發表瞭美國農業經濟學創始階段最早的專著《農業經濟學緒論》(1905),指出組織和管理農場的指導原則是取得最大利潤,為此需要著重研究各種生產因素的作用及其經濟性質。在第2階段即在農業部任職期間,他將農業經濟調查研究的基礎工作組織為整體性的工作,組織瞭當時規模最大的農業經濟研究課題,極大地推動瞭美國農業經濟學的發展,並於1925年發表瞭他的主要著作《農業經濟學概論》(1925),闡述瞭農業中報酬差別的產生和農業的生產函數,並概括瞭美國農業的發展進程。第3階段即晚期的學術活動主要是創建美國農業經濟學傢協會和美國農場經濟學會,組織綜合性的農村調查,這期間的代表作是《農業經濟學史》(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