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玉米遺傳育種學傢和生物統計學傢。1902年9月3日生於美國內佈拉斯加州。1924年畢業於內佈拉斯加大學,1926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30年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美國農部供職,逐級晉升為特級農藝師,一度兼艾奧瓦州大學教授,1958年起主持美國農部玉米、高粱研究處工作。1972年退休後任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60年曾當選為美國農藝學會主席;1968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畢生致力玉米改良,研究領域甚廣,從玉米的經典遺傳學到數量遺傳學,從自自交系、雜交種選育到群體改良,從育種實踐到有關的基礎理論都曾涉及。其最大特點是善於運用數量遺傳學原理提高玉米育種技術水平。1942年他與塔特姆一起首次給配合力下瞭定義,並分解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從而推動瞭玉米自交系早代測定和綜合評價的開展。這個概念後來逐漸擴大應用到其他作物的育種領域。他對玉米輪回選擇的理論與實踐也頗有造詣,1939年建立“艾奧瓦硬稈綜合種”時就倡用過半同胞輪回選擇法,以後又提出一系列改進方案,為玉米輪回選擇法的不斷完善作出瞭貢獻。截至1984年共發表論著130多篇,1955年由他主編並於1977年再版的《玉米和玉米改良》一書,已成為玉米育種專業工作者的必備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