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同翅目(Homoptera)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葡萄害蟲,為害葡萄根部和葉片。原產北美東部,世界性分佈。19世紀末由法國傳入中國山東煙臺,其後在遼寧、陝西及臺灣局部發生。是國際重要檢疫物件。

  葡萄根瘤蚜食性單一,僅以葡萄屬為寄主。被害根部變褐腐爛,植株發育不良,產量顯著降低。成蟲依寄生部位不同分為根瘤型和葉癭型兩種類型。根瘤型成蟲體長1.2~1.5毫米,淡黃褐色,長卵形,體背有許多瘤狀突起。葉葉癭型成蟲體長約1毫米,黃色,近圓形,體背無瘤狀突起。發生於歐洲系品種葡萄上的生活周期不完整,有根瘤型而沒有或很少有葉癭型。發生在美洲系品種上的則兼有根瘤型和葉癭型,具有完整的生活周期。根瘤蚜受精卵在枝上越冬,翌年孵化為幹母,為害葉部並在葉背形成囊狀蟲癭,在其中產卵。孵化的幼蚜一部分到其他葉上形成二次蟲癭,另一部分入土在根上形成節狀根瘤或瘤狀突起,如此一年循環發生5~10代,最後入土成根瘤型。根瘤型幼蚜有的變為有翅若蚜,在秋季成為有翅型遷移蚜或性母,鉆出土面,以單性生殖產大小兩種未受精卵;大卵孵化為雌蚜,小卵為雄蚜。雌雄交尾後又在枝上產一粒卵越冬;翌春又孵化為幹母,再為害葉部形成蟲癭。中國山東煙臺發生的根瘤型,一年發生8代,主要以1齡若蚜在10毫米深處根上越冬,翌年4月以後越冬若蚜以單性生殖產卵,孵化的若蚜為害根形成根瘤。5月中旬至6月底以及9月上旬至9月底蚜量較多,7~8月雨季期間蟲口密度下降。7~11月上旬發生有翅蚜,鉆出土面,絕大部分不轉變為有翅產性蚜,最後以根瘤型越冬,有翅成蟲鉆出土面者極少。葡萄根瘤蚜卵和若蚜耐寒力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適於發育繁殖。

  防治措施包括厲行檢疫,嚴禁從疫區調運繁殖材料;對栽植用苗木、插條和接穗用50~52℃溫湯殺卵,或用二硫化碳、溴甲烷熏蒸(花芽萌發和果實采收期禁用)進行殺蟲處理,選用抗病品種等。

葡萄根瘤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