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水利科學傢、教育傢。1882年2月20日生於陝西省蒲城縣,1938年3月8日逝世。曾於1898年考取同州府秀才,1909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前後留學德國,專攻土木工程專業。回國後,除擔任教學工作外,曾主持陝西省省水利工作,並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導淮委員會總工程師、揚子江水利委員會顧問工程師等職,對黃河的治理提出瞭不少獨到見解。還倡辦瞭水利道路工程專科學校和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他致力於陜西關中地區的灌溉事業,主持建設瞭涇惠、渭惠、洛惠渠等農田水利工程。他把西方近代水利科學技術同中國的治水設想結合起來,為形成中國現代農田水利科學奠定瞭基礎。曾提倡利用中國古代“溝洫制”的優點,以攔蓄雨水徑流,增加當地農田水源。還首先提出“水土經濟”這一概念,主張把它作為農田水利學的基礎迄今仍有積極意義。一生著作甚多,已出版《水功學》、《實用水力學》、《最小二乘方》等專著及譯著6冊,石印本遺著多冊。此外還有《水工試驗》、《黃河之根本治法商榷》、《論引涇》等論文和各種提案、計劃、報告約2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