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綱鰻形目(Anguilliformes)海鰻科(Murae-nesocidae)海鰻屬。經濟魚類。廣泛分佈於非洲東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中國沿海均產,東海為主產區。

海鰻

  形態 體呈長圓筒形,尾部側扁。尾長大於頭和軀幹長度之和。頭尖長。眼橢圓形。口大,舌附於口底。上頜牙強大銳利,3行; 犁骨中間具10~15個側扁大牙。體無鱗,具側線孔140~153個。背鰭和臀鰭與尾鰭相連。體黃褐色,大型個體沿背鰭基部兩側各具1暗褐色條紋。脊椎骨142~154個。

  生物學特性 兇猛肉食性魚類。遊泳迅速。棲息於水深50~80米的泥沙或沙泥底海區。多棲居泥洞內,在浪大水濁時常出動覓食,傍晚和凌晨更為活躍。喜攝食蝦、蟹、魚類和烏賊等。攝食強度以7~9月較高。生殖期4~7月。懷卵量18~120萬粒。卵球形,卵徑1.64~1.67毫米。仔、稚魚的發育有顯著變態,從葉狀體變為幼鰻在水溫20℃約15天完成,這時的體長約70毫米。成魚一般體長約600毫米,重1~1.5千克。

  有明顯洄遊現象,在東海和黃海的中國近海,可分為3群。第1群為黃、渤海群,洄遊於濟州島西南越冬場與海州灣及渤海之間,5~6月進入海州灣北上,10月以後向東南洄遊。第2群是洄遊於長江口與濟州島西南越冬場之間的魚群。第3群是沿浙江沿海作南北洄遊的魚群,魚群的數量較大。這3個魚群之間具有相當復雜的季節性交互重合現象。分佈於南海的魚群僅作短距離的季節洄遊。

  生產和利用 主要捕撈工具是延繩釣,其次是底拖網和定置網等。

  海鰻肉厚、質細、味美、含脂量高,可供鮮食、制咸幹品或罐頭。海鰻肉與其他魚肉摻和制成魚丸和魚香腸,味更鮮美而富有彈性。曬幹品“鰻魚鯗”和幹制海鰻鰾均為食用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