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於高山森林鬱閉線以上草甸植被下的土壤。在中國曾稱草氈土。其主要特徵是:地表因常有凍裂和土滑作用而呈層狀或小丘狀;表層由草根交織成軟韌的草皮層。

  中國高山草甸土主要分佈於青藏高原東部的高原面和高山,以及帕米爾高原、天山和祁連山等亞洲中部海拔在3200~5200米的高山區。在天山等山地常呈垂直帶出現,而在高原面上則具有水準地帶性分佈的特徵。這類土壤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高山區也有分佈。

  高山草甸土所在的地形、部位多為山坡、高原面上緩丘、冰磧平臺、寬谷和盆地等。母質多為殘積-坡積物、坡積物、冰磧物和冰水沉積物等。所在地氣候以寒冷、中濕、凍結期長為特征;年平均氣溫-6~4℃,年降水量400~700毫米。植被屬於高寒草甸,以密叢而根莖短的小嵩草、矮嵩草等為主,並常伴生多種苔草、圓穗蓼和雜類草。覆蓋度約為70~90%,在臨近森林線上限的陽坡還常有灌叢出現。

  高山草甸土有明顯的腐殖質積聚,腐殖質層厚8~20厘米,呈灰棕至黑褐色粒狀-扁核狀結構。有機質含量10~20%,以富啡酸為主,胡敏酸/富啡酸(H/F)比值為0.6~1.0。土壤復合膠體屬高有機質低復合度型,以松結合態腐殖質為主。腐殖質層向下顏色迅速變淡。在亞高山帶,土壤層次間過渡迅速而明顯;而在高山(真高山)帶則不甚明顯,且AB層出現一個暗色層。剖面中水溶性鹽類和碳酸鈣已淋失,僅部分高山草甸土剖面的中、下部有碳酸鈣積聚。粘粒和三二氧化物在剖面中變化不大,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並有少量高嶺石和蟶石。呈酸性至中性反應。土層厚度僅40~50厘米,有明顯的融凍微形態特征,底層有季節凍層或多年凍土。

  高山草甸土可作天然牧場。在亞高山帶的有些地區配以防寒和肥水管理措施後可墾為旱作農田,種植青稞、油菜等耐寒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