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綱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果樹、林木害蟲。以蛀食枝幹為害。主要種類有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褐天牛(Nadezhdiella cantori)和光盾天牛(Chelidonium argentatum)等。

  星天牛 成蟲體長19~39毫米,漆黑有光澤。觸角每節基部有淡藍色毛環。前胸背板中疣明顯,側突粗壯。鞘翅基部密佈顆粒,翅表面散佈不規則排列的白色斑點。老熟幼蟲體長40~60毫米,淡黃白色(圖1)。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也見於朝鮮、緬甸。為害柑橘、蘋果、無花果、柳、懸鈴木、白楊等果樹、林木。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樹幹或主根內越冬。中國南方成蟲於5月間出現。咬食細枝皮層。黃昏交尾。卵多產在樹幹近地面部分,樹皮被咬成”L”或“⊥”形裂口,產卵其中。幼蟲孵化後,主要侵害成年樹的主幹基部和主根,先在樹幹皮下迂回蛀食,歷3~4個月再蛀入木質部食害,蛀孔外積有蟲糞。幼蟲期達10個月,翌年3~4月在隧道中化蛹。

  褐天牛 成蟲體長26~51毫米,黑褐色。體被灰黃色短絨毛。頭頂兩復眼間有一深縱溝。觸角基瘤隆起。前胸背板側突尖銳,鞘翅肩部隆起。老熟幼蟲40~60毫米,乳白色,扁圓筒形(圖2)。中國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和山東、河南、陜西;也見於泰國。幼蟲蛀害主幹和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3厘米以上的樹幹為害。在中國柑橘產區2年完成1代,幼蟲期長達20~23個月,以成蟲和幼蟲在樹幹內越冬。成蟲多在4月下旬至7月悶熱的傍晚在樹幹交尾,在縫穴和傷疤內產卵。初孵幼蟲先蛀食皮層,後蛀入木質部。蛀道上有3~5個氣孔與外界相通,老熟幼蟲在隧道內吐出一種石灰質的物質封閉兩端作室化蛹。

  光盾綠天牛 成蟲體長24~27毫米,墨綠色,小盾片光滑,前胸背板側突頂端略鈍,鞘翅上密佈刻點和皺紋。幼蟲體長35~40毫米,橙黃色。中國各柑橘產區以及印度、緬甸、越南均有分佈。幼蟲主要蛀害枝條。中國南方多為1年1代,少數2年1代。以幼蟲在枝幹內越冬,5月成蟲出現,7~8月盛發,成蟲產卵在嫩綠枝條分叉口,或小枝與葉柄叉口上。初孵幼蟲蛀入枝條,先向梢端蛀食,被害梢隨即枯死,然後再由小枝蛀入大枝,每隔約5~20厘米鉆一排糞通氣孔,狀如簫孔。故又有“吹簫蟲”之稱。幼蟲老熟後在蛀道內作蛹室化蛹。

  防治措施:加強栽培管理,保持樹幹光滑,樹勢健壯,剪除被害枝,以減少蟲源;在成蟲大量出洞時期,及時捕捉成蟲;檢查天牛喜產卵的部位和初孵幼蟲為害征狀(為害處有流膠),剔除幼蟲和卵;發現樹幹基部有鮮蟲糞時用鐵絲鉤捕,或用棉花醮敵敵畏、樂果或其他農藥塞入蟲孔,再用濕泥封堵蟲孔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