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監測、減弱或消除環境中有害因素影響的一類植物。造林、植樹對於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以及調節溫、濕度、淨化空氣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早已為人們所認識。20世紀中期以來,隨著環境污染問題的突出和生態學、環境科學的發展,各種防護植物在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中的下列作用進一步受到重視:

  吸收有毒氣體 植物的吸毒能力與其抗毒性的強弱並不完全一致,隻有抗性強、吸毒也多的植物,才有消除有毒氣體體的實用價值。所能吸收的有毒氣體種類,也因植物而異。據測定: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硫能力較強的植物有垂柳、枸橘、梧桐、懸鈴木、加楊、臭椿、刺槐、雲杉、柳杉等;吸收氟化氫能力較強的植物有柑橘類、泡桐、拐棗、油茶、銀樺等;吸收氯氣能力較強的植物有:檉柳、銀樺、懸鈴木、構樹、君遷子等;而夾竹桃、棕櫚、櫻花、桑、八仙花等則對大氣中的汞污染,懸鈴木、榆、石榴、構樹、刺槐、女貞、大葉黃楊等對大氣中的鉛污染有較強的吸收能力。有的植物兼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如夾竹桃兼能吸收二氧化硫和汞,美人蕉兼能吸收氟化氫和汞,女貞兼能吸收氯和鉛,大葉黃楊兼能吸收氟化氫、汞和鉛等。

  阻滯煙塵 一般植物都有一定的吸附粉塵和過濾煙氣的能力。但葉表多皺的植物如大葉榆等,葉表粗糙的植物如莢蒾、樸樹等,葉表多絨毛的植物如構樹等,以及能分泌油脂的植物如松柏類等,則滯塵能力更強。

  殺菌 有些植物如桉類、松柏類、胡桃屬、柑橘類、懸鈴木、紫薇、百裡香、丁香、天竺葵等能不斷分泌揮發性有機物殺菌素,殺死細菌、真菌孢子和原生動物,對改善城市環境衛生有良好作用。

  凈化水土 工、農業生產和生活廢水中常含有各種重金屬鹽類、酚類化合物、氰化物、有機酸、染料和農藥等有毒物質,污染水土,為害生物資源和人體健康。除森林有較強的凈化作用外,還有一些植物也能在體內吸收、積累某種污染物而不受害,或經生理生化過程而將污染物質同化降解。可用於凈化水、土的植物主要有水蔥、鳳眼蓮、浮萍、菹草、金魚藻等。

  減弱嗓音 植物尤其是具有重疊排列的大型、堅硬葉片的樹種和配植合理的植物群體,有減弱噪聲的作用。一般小喬木和灌木因分枝較密,比典型喬木減弱噪音的能力大,闊葉樹吸音效果比針葉樹好。由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所構成的多層稀疏林帶,比一層稠密林帶的作用更為顯著。

  防災保安 有些樹木的枝葉含樹脂少而含水多,或具寬厚的木栓層,因而不易引燃,如桃葉珊瑚、厚皮香、山茶、蘇鐵、榕類、棕櫚、女貞、珊瑚樹、銀杏、櫟類、臭椿等。用這種樹種組成防火隔離帶,能有效地防止火災的蔓延。有些植物還可用於綠化覆蓋軍事要塞、保密設施等,起隱蔽作用。這類植物以常綠樹為主,如圓柏類、側柏、樟樹、松類、棕櫚、柳杉、石楠、女貞、珊瑚樹、廣玉蘭、桉樹、榕樹等。高大落葉喬木如楊樹、懸鈴木、楓楊等,某些生長快、葉片大的攀援植物如凌霄、葡萄、爬山虎、金銀花、牽牛花等也有隱蔽功能。此外,森林,特別是闊葉林還可以阻隔放射性污染的擴散,並起過濾和吸收作用。杜鵑花科的酸木樹抗放射性污染的能力尤強。在防風、固沙方面,枝幹堅韌,根系延伸較廣,耐旱、耐埋,具有降低風速、防止流沙侵襲作用的樹種有櫟樹類、柯樹、羅漢松、樟樹、山茶、櫸樹、竹類、白蠟、沙棗等。適應海風及含鹽土壤的樹種有海岸松、黑松、紫穗槐、檉柳、木槿、木麻黃、椰子等。可用於固沙的植物有沙打旺、沙冬青、胡楊、沙棘、梭梭木、沙拐棗、花棒、檸條、沙棗、錦雞兒、沙地柏、膜果麻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