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長在草地上的有毒植物。在自然狀態下以青飼或乾草形式被傢畜採食後,可引起生理異常或功能障礙性中毒,輕則影響正常生活,重則導致死亡。中國北方天然草原上散生或成片分佈的毒草約200多種,分屬40多科,120多屬。常見的有烏頭屬、翠雀屬、毛茛屬、金蓮花屬,以及小花棘豆、狼毒、毒芹、問荊等。所含有毒物質主要為生物鹼、配糖體、毒蛋白、揮發油和有機酸等,有的含一種,有的含多種。其毒性大小因生境條件、利用方式、食入數量、採食物件以及該類植物的生育階段等而有差異。如烏烏頭整個植株均含有烏頭堿毒素,各種傢畜食下任何部分均可中毒,開花期毒性最大,曬幹或青貯後毒性仍不消失,微量能治病,過量則引起中毒死亡。毛茛含有揮發性原白頭翁素,幹後毒性下降,對牛、羊毒性大,對馬毒性小,食入量少時無明顯為害,多則危害增大。在一般情況下牲畜對毒草有本能的識別能力,誤食中毒多因飼草不足饑不擇食所致。

  防除毒草的主要方法是:挖除並同時補播優良牧草,或在放牧後進行多次刈割;噴灑除草劑;生物防除,如利用山羊反復重牧對它無毒害的飛燕草,利用專一嗜性昆蟲或細菌,病毒侵染毒草;通過劃區輪牧,封灘育草和施肥、灌溉等措施,使草地優良牧草增多,毒草減少。此外,不少毒草還是良好的中草藥,防除毒草應與開發利用藥物資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