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形科(Umbelliferae)當歸屬多年生草本。根供藥用,是中國特產的婦科藥材。宋陳承合著《本草別說》稱當歸能使氣血各有所歸,當歸之名由此而來。宋代即有栽培。現主產於甘肅、雲南、四川、湖北、陝西等地。依產地不同,商品有秦歸、雲歸、川歸等名稱。

  株高40~100釐米。主根粗短肥大,呈不整齊圓柱形,表皮黃色,切面為粉白色。莖直立,有明顯的縱直槽紋。二至三回奇數羽狀複葉,葉片卵形。複傘形花序頂生,花冠5片,呈白色。雙懸果橢橢圓形,分果有果棱5條,側棱發展成寬而薄的翅。

  當歸為長日照植物,喜涼爽濕潤氣候,甘肅多在2000米以上地區栽培。苗期需蔭蔽,成株則需陽光。適於高寒多雨山區、土層深厚而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忌連作。用種子育苗移栽或直播。播種期一般在6月中、下旬,海拔稍低的地區可延至8月上、中旬。每畝播種量4~5千克。育苗地適當遮蔭可降低抽薹率。10月上旬起苗後紮把堆藏或窖藏。翌年4月上、中旬,按株行距25厘米開穴移栽。花薹須及早摘除。還須註意防治根腐病、褐斑病、桃大尾蚜、黃鳳蝶及種蠅等。根的收獲在移栽當年或直播後第2年10月下旬進行,將根挖起後紮把,置棚架上用煙火熏幹。留種地於移栽後次年8月果實呈粉白色時即可分批采種。根及全株各部均含揮發油,其中主要成分為亞丁基苯酞、鄰羧基苯正戊酮、Δ2,4-二氫鄰苯二甲酸酐和數種倍半萜烯類化合物等。當歸根的中藥功能為養血、活血、調經、潤腸,用以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崩漏、風濕痹痛、癰疽瘡瘍、腸燥便秘等癥。藥理試驗證明有刺激子宮收縮、降低血壓、抑菌平喘等作用。

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