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鎬遺址內的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長安縣灃河西岸的張傢坡村附近。年代從西周初年一直延續到西周末年。墓地範圍東西約1公裡,南北約0.5公裡。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6年開始發掘,已發掘的墓葬總數達三、四百座,對於瞭解西周時期的葬俗及西周墓葬的分期等均有重要意義。

  葬制與葬俗 張傢坡的西周墓都是中小型的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長2~4米,寬1~2米。有的墓室底部略大於口部,形似覆鬥。。有的墓底有腰坑,坑內埋狗,也有在填土中埋狗的。中型墓的葬具大都是1棺1槨,槨室都用方木縱鋪成槨底,再用方木壘成四壁,槨頂橫鋪木板,槨內陳棺。小型墓隻用1棺。葬式多數為仰身直肢,少數為俯身直肢,極個別的為屈肢葬。已經發現有用人殉葬的墓約20座,不及總數的十分之一。一墓中殉人最多的有4人。這類墓幾乎都是西周早期的中型墓,因此,就張傢坡墓地來說,西周早期用人殉葬的習俗和商代晚期(見商代的人殉和人牲)沒有多少差別。該墓地還發現有數座墓聚葬的現象。這些墓大小相若,年代相近,隨葬品的器類和形式也相仿,可能是一個傢族的墓地。

  隨葬品 張傢坡西周墓中的隨葬品主要是陶器。中型墓往往隨葬青銅禮器,還有青銅兵器、工具、車馬器、玉石裝飾品和漆器等。銅禮器大都放在棺槨間,二層臺上往往放一件陶鬲。兵器、車馬器散置在棺槨內,銅戈則常常是被折彎或折斷。玉石裝飾品都在墓主人的身旁。墓主人口內往往含貝。隨葬陶器的器形主要有鬲、簋、罐、豆、盂,也有尊和壺。組合基本上有二種:一種是鬲、簋、罐;一種是鬲、豆、盂、罐。這種組合上的不同反映瞭墓葬年代的早晚。青銅禮器的器形有鼎、甗、跦、尊、卣、觚、爵、觶、壺、朖、盂等等。其組合情況也因年代的早晚而有所不同。玉石裝飾品有柄形飾、串飾以及各種動物形象,如魚、鳥、牛、鹿、蟬、獸等,尤以各種魚形玉雕為最多。

  車馬坑 車馬坑發現較多,已發掘10多座。一般每座埋1車2馬,也有2車6馬的,最多的埋4車。也有一些不埋車隻埋馬的馬坑,少者2匹,多者10餘匹,這類馬坑也許是車馬坑的簡化形式。有的車馬坑內還殉葬一名馭夫。車、馬的埋放都很整齊,車是整體埋置的,馬踡臥在車轅兩側,馭夫在車箱的後面。有的車馬坑保存完整,車子的痕跡比較清楚,而且有較完整的馬具,對於瞭解西周的車制很有參考價值。這些車馬坑附近沒有發現大型墓葬,推測它們大概是比較闊綽的中型墓的隨葬坑。

張傢坡西周墓地2號車馬坑 下為馬飾細部

  分期和年代 張傢坡的西周墓葬可分為早、晚兩期。早期墓的年代大約從西周初年到穆王前後,個別的可能早到滅商以前,隨葬陶器主要是鬲、簋、罐;晚期墓的年代大約從穆王以後直到西周末年,隨葬陶器主要是鬲、豆、盂、罐。陶器的演變規律和張傢坡西周遺址是一致的。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62。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發掘隊:1967年長安張傢坡西周墓葬的發掘,《考古學報》198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