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公共墓地。位於遼寧省西豐縣的西岔溝小山崗上。1956年東北博物館文物工作隊發掘瞭63座墓葬。墓地位於當時遼東郡長城之北,所出文物對研究古代漢族文化與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的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

  墓地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推測共有墓葬500座左右。已發掘的全是長方形土坑墓,為坐西向東、排列有序的單人葬,頭向西。位於墓地中心的墓,多隨葬長短兵器、馬具和較貴重的金銀飾;處於墓地東西邊緣的墓,大多隻有一件粗陶陶罐、一副鐵刀錐和零星的服飾品。從這裡可反映出死者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

  墓中所出的隨葬品共13800餘件,有兵器、馬具、工具、器皿、服飾以及許多具有漢族風格的文物。在出土的大量銅鐵兵器中,有刀、劍、矛、矢鏃和鳴鏑等。隨葬品中最引人註目的是20多面皮腰帶上的一種鉸具──透雕銅飾板。這些銅飾板有的表面鎏金,飾有雙牛、雙馬、雙羊、雙駝、犬馬、犬鹿、鷹虎等動物和幾何紋圖案,有幾件鑄有騎士出獵和騎馬戰士執劍捉俘虜的場面,反映瞭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具有漢族風格的文物有鐵䦆、鐵斧、繩紋陶器、各式刀劍、鎏金馬具、銅鏡、佩飾、貨幣(半兩、五銖)等。這些遺物反映瞭該部族與漢族的密切關系。

  這批墓葬有人認為可能屬於匈奴部族集團,至於是匈奴本族,還是匈奴“屬族”,仍待研究;也有人認為可能屬於東胡族的烏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