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亞蘇美爾-阿卡得時代城市遺址。位於伊拉克巴格達市東南約300公裡處的穆蓋伊爾。西元前第5千年,蘇美爾人已在烏爾定居,前第4千年開始形成城市,至前第3千年中,烏爾發展為強盛的城邦國傢。烏爾第3王朝(前2113~前2006)時,它是該王朝的首都,商業發達,與波斯灣及印度洋地區有貿易往來。此後長期隸屬於巴比倫諸王朝和波斯帝國,是當時兩河流域南部宗教和商業中心。前4世紀中,因幼發拉底河改道,烏爾周圍地區的灌溉系統遭到破壞,良田變沙漠,烏爾城逐漸衰落,最後被湮沒。。19世紀中葉,英國地理學者W.K.洛夫特斯等人開始進行發掘研究。1922~1934年,英國考古學傢L.吳雷領導的不列顛博物館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聯合考古隊,又進行瞭大規模的系統發掘。烏爾城址的早期地層堆積,分屬歐貝德文化和烏魯克文化。晚期地層堆積屬蘇美爾早王朝及以後各時代。這一遺址的發掘,為瞭解兩河流域南部的早期歷史提供瞭豐富的實物資料,對研究這一地區階級分化、國傢產生等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

  城市佈局 烏爾第3王朝國王烏爾-那穆所建的烏爾城呈葉形,周圍有城墻,南北最長處為1000米,東西最寬處約600米。城墻的北端和西端各有一碼頭,東端為一城堡。城中央的西北部是塔廟區。塔廟區東南建有王室進行祭祀時使用的行宮。附近即為烏爾王陵和烏爾第 3 王朝諸王的陵墓。城西碼頭附近及城中央偏東南處各有兩個居住區。北城墻附近是新巴比倫國王拿波尼度為其女兒、祭司貝爾 -莎爾蒂南娜所建的宮殿。

  烏爾王陵 在烏爾已發現大小墓葬2500座以上,但多被盜掘,其中16座王陵屬烏爾第1王朝時代。每座王陵都有大規模的穹窿頂墓室,附有幾個側室,用石或磚建造。烏爾王陵以其豐富豪華的隨葬品和人殉為特色。隨葬品有珠寶、鏤孔金杯、金牛頭豎琴、帶青金石劍柄和黃金劍鞘的短劍(見彩圖)、金琉璃頭飾、青金石制作的圓筒印章,以及用貝殼、黑曜石、紅石為材料鑲嵌、粘合成的各種飾物等。每座陵墓的殉葬人最少為 3 人,多者達74人。烏爾王陵的隨葬品反映瞭當時烏爾城邦的生產力、藝術水平以及與西亞其他地區的往來情況,也說明奴隸主貴族掠奪、剝削來的財富已達到驚人的地步。

西亞蘇美爾-阿卡得時代 帶青金石劍柄和黃金劍鞘的短劍 伊拉克烏爾城址出土

  塔廟 烏爾城址殘留的建築物中,最為重要的宗教建築是塔廟。塔廟建造在瀝青基礎上,為磚坯築成的多層建築物。墻體向內傾斜,外形如分層的金字塔。下面幾層無內室,實際是一層層臺基。最精致的一座是供奉烏爾王的保護神、月神欣(亦名南納 )的塔廟。該廟建於前22世紀烏爾-那穆統治時代。高約12米,分3層,基部作長方形,面積為64米×46米。頂部築一小神廟,為月神南納的寢宮,亦是塔廟的中心。神位放在寢宮的壁龕內,塔廟四周是廣場,稱為“聖區”。其東北角另有一較小的塔廟,旁邊是祭司的住房。東南邊的一組建築,為供奉南納和其妻寧伽爾的兩座神廟、一些小廟宇及女祭司的生活區。根據現有的考古材料,最早的塔廟的建築年代不早於烏爾第3王朝。兩河流域地區所有的塔廟遺跡中,以烏爾城的保存得最為完好。它們表明前第3千年蘇美爾的建築師已開始運用圓柱、拱廊、拱門、拱形圓頂等基本建築形式。

烏爾王陵出土七弦琴上的木雕包金公牛頭形頂飾

烏爾第3王朝的月神南納塔廟

  

參考書目

 I.E.S.Eswards and others,eds., The CambridgeAncient History,3rd edition,vol.I,partⅡ,The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71.

 G.Daniel,A Short History of Archaeology,Thamesand Hudson,London,1981.

 《世界上古史綱》編寫組:《世界上古史綱》上冊,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