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晚期的兩座大型磚室壁畫墓。位於河北省望都縣所藥村東。1952、1955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先後發掘。1955年出版瞭《望都漢墓壁畫》,1959年出版瞭《望都二號漢墓》。1號墓的墓主,據壁畫內容推測,曾由河南尹升任三公。2號墓的墓主,據所出朱書買地券和玉衣殘片,為中山國蒲陰助所博成裏人,姓劉,曾任太原太守,可能是皇族成員,卒於靈帝光和五年(182)。兩墓東西並列,相距僅30米,墓主應為族親。

  兩墓都有高大的墳丘。西西側的 1號墓由墓道、甬道、前室、中室、後室、4個耳室和後室後壁的1個小龕組成,全長20.35米。2號墓由墓道、甬道、2個前室、1個中室、2個後室、8個耳室和後室後壁的1個小龕組成,全長32.18米。兩墓均早年被盜,除出土樓閣、灶、井、杯、盤等殘破陶器外,1號墓尚存完整的石圍棋局、石榻等,2號墓還出有石騎馬俑、彩繪石枕和大量鎏金銅車馬飾及貨幣等。

  墓內均有精美壁畫,並附墨書榜題。1號墓壁畫保存較好,分佈於前室四壁和前、中兩室間的甬道中。畫面分兩層。上層為屬吏圖,繪人物肖像25個:墓門兩側為“門亭長”和“寺門卒”,其他有“仁恕椽”、“賊曹”、“追槌鼓椽”、“主記史”、“主簿”、“辟車伍佰八人”以及門下五吏等。下層繪祥瑞圖,有“羊酒”、“芝草”、“白兔遊東山”、“鴛鴦”、“鳳凰”等9幅。在前、中兩室間的甬道頂部,繪有用流動的雲氣和奔騰的仙禽異獸構成的精美圖案。在前室和西耳室間的甬道上有“嗟彼浮陽,人道閑明”、“當軒漢室、天下柱梁”等8句32字的朱書銘贊。2號墓壁畫大部分損壞,主要繪在兩個前室,內容與1號墓的相近。兩墓壁畫以墨線勾勒、平塗施色的傳統技法為主,兼用渲染法以表現明暗,灑脫傳神,反映出當時繪畫藝術達到瞭新的高度。(見彩圖)

河北望都漢墓壁畫 屬吏圖(摹繪)

河北望都漢墓壁畫 祥瑞圖(摹繪)

望都1號墓壁畫 屬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