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國貴族墓地。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上村嶺。中國科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組成的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於1956~1957年進行發掘。1959年出版瞭考古學專刊《上村嶺虢國墓地》。其埋葬年代下限為西元前655年晉假道滅虢之時。這批墓葬的發現確定瞭北虢的地望,為瞭解西周春秋之際虢國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喪葬制度提供瞭重要資料。

  墓葬形制 墓地南北長280米,東西寬2200米。共發掘墓葬234座,車馬坑3座,馬坑1座。所有墓葬都是土坑豎穴墓,墓底多大於墓口而呈覆鬥形。墓室最大的為5.42米×3.37米,最小的為1.92米×0.85米。頭多向北。個別墓有腰坑或壁龕,腰坑內埋狗,也有殉犬而不挖坑的。棺槨已腐朽,從遺痕看,約半數為一槨一棺,其次是有棺無槨,少數重槨罩棺,個別墓無棺槨。有的槨內外有銅槨飾。槨最大的長4.56米,寬3.6米,高1.2米。棺最大的長2.6米,寬0.86米,高0.7米。人骨大部分已腐朽,能看出葬式的多數是直肢葬,屈肢的約占1/5。隨葬物中,裝飾品多放在棺內,棺槨上多放石戈,而青銅禮器及武器、車馬器等都放在棺槨間,二層臺上放置陶器。

  3座車馬坑都呈長方形。其中兩座各埋車10輛、馬20匹,另一座埋5車、10馬。馬都是殺死後埋入的。車子都是木構塗漆,少數保存較好,可以復原,彌補瞭西周和戰國之間車制的缺環。1座馬坑內埋2馬1狗。

上村嶺虢國墓地1727號車馬坑

  隨葬器物 隨葬品中陶器最多。器形有鬲、鼎、豆、盆、罐、壺、盤、器蓋等,主要的陶器組合為鬲、豆、盆、罐。有38座墓中共出土青銅禮器181件,器形有鼎、鬲、甗、諜、簠、壺、罐、盉、盤、匜等。銅器上的紋飾有饕餮紋、夔紋、蟠龍紋、魚鳥紋、雲雷紋、圓圈紋、弦紋、瓦紋、重環紋、鱗紋等。一部分銅器上鑄有銘文。漆器有豆、盤等,有的漆豆上鑲有蚌飾。銅工具及武器有斧、錛、刀、戈、矛、劍、鏃等,其中劍作圓首圓莖,年代較早。其他有車馬器、樂器、玉石質的裝飾品。這裡還出土3面銅鏡,鏡身平直,背面有鈕,有的鑄出虎、鹿、鳥紋裝飾。

  墓葬等級 墓葬規模的大小及隨葬品的多寡,與墓主人身份有關,且有嚴格的等級。1052號墓出土器物最多,其中兩件戈上有“虢太子元徒戈”銘文,由此可知墓主人是虢國的太子。此墓隨葬的青銅禮器有列鼎7件,諜6件等,還有一組編鐘,是該墓地等級最高的一座墓。墓西10米處的車馬坑埋車10輛、馬20匹,就是附屬於此墓的。1706號墓屬第2級,隨葬銅列鼎5件、諜4件等。附近的車馬坑埋5輛車、10匹馬,可能是屬於此墓的。1820號墓屬第3級,隨葬有銅列鼎3件、諜4件等。此墓出土的玉石裝飾品特別豐富,死者頸部、胸部的兩件串飾尤為精美。墓中還出土蘇國、虢國銅器,墓主人可能是蘇國嫁到虢國的貴族女子。第4級墓多出土1鼎或2鼎,無車馬具,總數近20座。第5級墓無青銅禮器,總數約200座。從墓葬排列情況看,當時的墓地有一定的規劃。

上村嶺1052號墓出土的虢太子元徒戈

  

參考書目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上村嶺虢國墓地》,科學出版社,1959。

 郭沫若:三門峽出土銅器二三事,《文物》195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