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內壁面用模印畫像磚拼嵌成大幅磚畫的東晉南朝墓葬。分佈於南京市及附近的丹陽縣等地。1960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西善橋發現瞭內有“竹林七賢和榮啟期”模印拼嵌磚畫的南朝初年墓。1965和1967年又在江蘇省丹陽縣胡橋和建山兩地發掘瞭3座南朝皇族的磚室墓,墓內都有大幅的模印拼嵌磚畫。其做法是將畫像按粉本分別模印在多塊磚坯上,入窯燒成磚後,再拼嵌在墓壁上。這些磚畫是研究東晉南朝繪畫藝術、服飾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實物資料。

  模印拼嵌磚磚畫,是在1塊單磚構成1幅圖像的畫像磚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東晉時期開始出現由多塊磚所構成的龍、虎圖像,南京萬壽村東晉永和四年(348)墓中的龍、虎圖像由2至3塊磚拼成,並有“龍”、“虎嘯丘山”等榜題。以後用磚數日漸增多,到東晉末南朝初出現瞭由多達數十塊到數百塊磚構成的大幅畫面。如西善橋墓中的“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畫,該畫分兩段,各長240厘米,高80厘米,對應地拼嵌在墓室左、右兩壁。一壁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4像,另一壁為向秀、劉靈(伶)、阮咸和榮啟期4像,人物形象生動,個性鮮明,技法和風格與流傳至今的晉代繪畫摹本非常相似。有人推測是顧愷之或戴逵等名傢的畫本。南京地區的南朝大型皇室墓葬中,拼嵌磚畫往往占瞭墓葬的全部墓壁,內容除“竹林七賢和榮啟期”外,還有守門獅子,披鎧武士,甲騎具裝,羽人戲龍、戲虎,出行儀仗,騎馬樂隊等,技法和畫風與西善橋墓的“竹林七賢”磚畫相同。在龍、虎的畫面中出現飛天的形象,說明受到佛教藝術的影響。

“竹林七賢”磚畫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