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古典期重要遺址。位於墨西哥南部城市瓦哈卡郊外。該城自西元前 5世紀起開始有計劃地興建,西元1世紀後趨於繁榮,成為薩波特克文化的宗教崇拜中心,10世紀後成為米斯特克文化中心,15世紀後衰落。1930年起,墨西哥考古學傢A.卡索(1896~1970) 進行發掘。

  遺址經人工平整,占地4平方公裡。中心廣場南北長約320米,東西寬約220米,周圍建神廟、球戲場及被認為是天體觀測所的建築物等。大部分建築物為古典期期遺跡,但西南部也有前古典期的建築,在這裡發現較多的可見奧爾梅克文化影響的人像及刻有由點劃組成的數字等的石刻。薩波特克文化時期的遺物以陶塑人像為最著,已出土名為“霍奇比麗”(司舞、樂、戲曲之神)的高達1米的陶制塑像300餘尊。還出有手制的人像形壺、缽、骨灰甕形陶器等。

  蒙特阿爾萬最富特征的遺跡是地下石室墓。這類墓葬多建於薩波特克時期,現已發現150多座。墓內疊澀出天井,多用假拱,並帶有壁龕,有的飾以精美壁畫,隨葬品數量較多,墓主當系君長或首領 (見彩圖)。後古典期米斯特克人進入此地後,往往利用前代的墓葬作為自己的葬地,著名的7號墓即建於薩波特克文化時期,米斯特克文化(見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文化)時又埋入1名顯貴及8名殉葬者,隨葬品達500餘件,主要為金、銀、銅、玉石等制作的工藝品,如耳環、戒指、胸飾等。其中一件純金胸飾中央雕出神像,神像飾物豪華,兩片下擺分別刻出風雨神和日期銘文,工藝之精美超過歐洲同代產品。

中美古代印第安人文化 蒙特 阿爾萬遺址“王子墓”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