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在今陝西省興平縣策村之南。為西漢諸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葬於後元二年(西元前87)。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茂陵墳丘呈覆鬥狀,底部東西長229米,南北長231米,高46.5米。墳丘四周築夯土垣牆,東西長430米,南北長414米,牆寬5.8米,每面正中各辟一門,門外立夯土築的雙闕。與武帝合葬的李夫人墓在茂陵西北 500餘米處,其墳丘底部東西長110米,南北長127米,高24.5米,在墳墳丘中腰處向內平收形成二層臺,這種形式的覆鬥狀墳丘稱為“英陵”。在李夫人墳丘外沒有發現垣墻。

  茂陵東南約1公裡處,有大面積漢代建築遺址,出土很多有四神圖案的空心磚、青玉鋪首和飾有谷紋的琉璃壁等。還出土瞭一枚完整的有12個篆字的瓦當,外圈8字為:“與民世世,天地相方”,內圈4字是“永安中正”。估計這片遺址可能是茂陵的寢殿廢墟。茂陵的廟稱龍淵廟,在茂陵縣以東,相距很遠,已接近昭帝的平陵。茂陵的陵邑在陵園東南,尚有遺跡可尋。

  茂陵的陪葬墓在茂陵之東,今尚存12座,有衛青、霍去病、金日䃅、霍光等人的墳墓。衛青墓起塚象廬山,霍去病墓起塚象祁連山,塚上立石,置石人石獸,以表示其生前的武功,這在陪葬墓中是一種特例。霍去病墓的石刻有象、牛、馬、魚、豬、虎、羊、“怪獸食羊”、“人與熊鬥”和“馬踏匈奴”等16件,作風渾厚樸素,雕刻手法極為簡練傳神,是中國現存時代最早而又保存完整的成組石刻,堪稱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珍品。霍去病墓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