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錢學著作。六十四卷。李佐賢撰。佐賢字竹朋,山東利津人,喜收藏古器物和古錢幣。於咸豐年間撰成此書。光緒初年,又與鮑康合撰《續泉匯》十四卷、補遺二卷。兩書分別於同治三年(1864)和光緒元年(1875)刊行問世。

  李、鮑二氏利用和總結瞭前人在古錢研究方面的成果,並彙集瞭呂佺孫、劉喜海、陳介祺諸傢以及他們自己收藏的古錢拓本共6000種,先後編成《古泉匯》、《續泉匯》和補遺。《古泉匯》分為古佈、古刀、圓錢、異泉雜品、錢範等等部分。春秋戰國時的刀、佈,宋人已有著錄,但大量地收集並加以分類則自李氏始。圓錢從戰國到明,其中除各王朝所鑄,還包括農民軍和地方割據勢力所發行者;又兼收朝鮮、日本、越南歷朝的錢幣。異泉雜品則專收通貨性質的壓勝錢、供養錢。而將泉范及范母同錢幣一起列入錢譜,則是李氏的創舉。李、鮑二氏都精於對古錢的鑒別,選材比較嚴格,考釋和論證也頗審慎。但由於當時古錢幣均來自傳世品,其中仍不免混入贗品。盡管如此,《古泉匯》仍是一部有價值的古錢學專著。在李氏以前,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最為著名,但所收錢幣僅1500餘品,不過是李書所收的四分之一。以材料之豐富而言,《古泉匯》超過瞭以前諸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