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早的文物鑒定專著。明曹昭撰。曹昭字明仲,江蘇松江人。書成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共三卷。上卷分為古銅器、古畫、古墨蹟、古碑法帖四論,中卷分為古琴、古硯、珍奇(包括玉器、瑪瑙、珍珠、犀角、象牙等)、金鐵四論,下卷分為古窯器、古漆器、錦綺、異木、異石五論,共十三論。自宋代以來,收藏古物之風日盛,買賣古物的行業隨之而興,因而日益需要鑒別古物真偽優劣的知識,《格古要論》正是這種社會背景的產物。它是繼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等書之後,更完備的鑒別古物的書書籍。曹昭在書中對古代瓷器、漆器等均有很重要的論述,可以代表當時金石學傢的看法。

  此書在明景泰七年至天順三年間(1456~1459),由王佐增補為十三卷,題為《新增格古要論》。王佐字功載,號竹齋,江西吉水人。他主要增補瞭墨跡、古碑法帖部分,又新增瞭金石遺文、古人善書畫者、文房論、誥敕題跋和雜考等,文字雖然增加瞭很多,但在內容上除墨跡碑帖部分有所論述之外,其他多為雜抄,遠不如曹昭原著的見識。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隻著錄曹昭三卷本,乾嘉學者亦皆輕視王佐新增十三卷本。又萬歷年間胡文煥所刻《格致叢書》中,另有五卷本《格古要論》,次第與曹昭原本及王佐新增本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