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燕國貴族墓葬。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城東南白浮村附近。1975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發掘瞭3座,出土隨葬品600多件,為瞭解西周時期燕國的歷史文化及同北方草原文化間的交流和影響提供瞭重要的資料。

  3座墓均為土坑豎穴。墓內有木槨,槨底及四周鋪填白膏泥。墓底有橢圓形腰坑,坑內殉狗。第2號墓保存最好,墓長3.35米,寬2.5米,木槨的結構是先在墓室兩端橫放兩條枕木,然後在其上用方木壘出槨室,方木間以榫卯相接。棺的情況不明。隨葬品品都放在槨室內,裝飾品都在屍骨附近。3墓的隨葬品有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陶器、玉器、象牙器以及有字卜甲等。青銅禮器有鼎、悉、壺。其中第2號墓出鼎、悉、壺各1,第3號墓出2鼎2悉。青銅兵器數量很多,器形有戈、戟、刀、短劍、匕首、矛、弓形器和盔等。戈的數量最多,形式也較多,其中的尖喙狀銎戈和三角形斜刃四穿戈都是很少見的器形。青銅短劍很有特色,有的劍格與劍身之間有凹缺,有的柄首作馬頭狀或鷹頭狀。銅刀的柄首也有作鷹頭狀的。此外,還有柄端帶鈴的匕首。凡此,都顯示出北方草原文化的影響。

白浮西周墓的木槨

  第2號、第3號墓發現卜甲殘片100多片,卜甲的背面都有鑿和灼的痕跡(見商代甲骨)。其中多片刻有文字,字體很小,類似周原遺址出土的西周字甲。這是西周墓葬中最早發現的帶字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