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少數民族。(見彩圖)散居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比較集中的是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人口為4127人(1982)。使用塔塔爾語,屬阿勒泰語系 突厥語族 西匈語支。由於塔塔爾族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人民雜居,聯繫密切,因而這兩個民族的語言、文字也逐漸成為塔塔爾族的日常用語和通用文字。

塔塔爾族

  族稱與族源 “達旦”、“達達”、“韃靼”、“達怛”等都是塔塔爾族不同的譯音。塔塔爾一名最早出現於鄂爾渾葉尼塞碑文。唐代文獻作“達旦”,那時是指蒙古族中的一些部落。13世紀蒙古西征時,西方人把蒙古人統稱為塔塔爾。西征的蒙古人在西方建立瞭地跨歐亞的金帳汗國。15世紀時,金帳汗國衰亡,在伏爾加河、卡馬河一帶建立喀山汗國。不裡阿耳人是汗國的主體;此外,還有許多使用突厥語的部落和突厥化的蒙古人。塔塔爾人作為一個民族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另外,當時被稱作塔塔爾的,還有克裡木及西伯利亞使用突厥語的民族。塔塔爾這一族名是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

  新疆的塔塔爾族主要是19世紀20和30年代及以後陸續從喀山、斜米列齊、齋桑等地遷徙來的。19世紀20和30年代,俄國封建領主加緊掠奪土地,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塔塔爾人被迫出外流浪,其中有些人經過伏爾加河下遊、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來到中國的新疆。現在居住在佈爾津、哈巴河等地的塔塔爾族多半是這些人的後代。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沙皇政府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打開瞭對中國新疆的通商大門。這時處在俄國經濟中心的莫斯科和中國新疆之間的喀山一帶的塔塔爾商人也隨著活躍起來,其中有些人在到新疆做生意的過程中移居新疆,開設商店。這時遷到新疆的除商人外,還有教育工作者和宗教職業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後又有不少塔塔爾人遷到新疆,主要是中、小商人和農民、手工業者。

塔塔爾族教師

  經濟與文化 新疆的塔塔爾族在歷史上以經營商業為主。他們有的在中國和俄國之間販運,有的做行商或開設商店,有的到農村做生意,有些遠至中國內地大城市設立商業機構,有的在俄國商人開設的“洋行”裡做店員、工人,或者為老板在牧區放牧牲畜,當牧工。在佈爾津、奇臺、吉木薩爾、青河、和佈克賽爾、哈巴河、烏魯木齊等地,都有一些塔塔爾族的牧業戶,其中多是貧苦的牧民、牧工,牧主主要居住在伊寧、塔城等城市。塔塔爾族居民也有少數農業戶,在阿勒泰的農業戶還掌握瞭新的農業技術,采用瞭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雇用農業工人。塔塔爾族的手工業主要是加工皮革,生產腸衣、成衣、刺繡、水磨、蠟燭、肥皂,以及修理鐘表和照相等。

  在舊中國,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與剝削,塔塔爾族人民政治上無權,經濟落後,生活貧困。為瞭求得解放,塔塔爾族人民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進行瞭長期的革命鬥爭。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入新疆後,塔城、伊寧的塔塔爾族職工和各族職工一起建立瞭職工會,以抵制資本傢的剝削與壓榨。經過初次鬥爭,獲得瞭每周半天的休息權。職工會後來雖然被反動政府禁止而未能長期存在,但這一行動卻鼓舞瞭塔塔爾等族人民的鬥爭意志。1944~1949年,塔塔爾族人民在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革命中,作出瞭貢獻。

  塔塔爾族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早,知識分子較多。19世紀末20世紀初,塔塔爾族的宗教上層人士在伊寧、塔城等地開辦瞭以宗教教育為主,兼學一些算術、語文的學校。1941年創立的伊寧塔塔爾學校是新疆最早建立的少數民族新型學校之一。有的塔塔爾族知識分子還到農村、牧區開辦教育事業,為新疆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瞭貢獻。20世紀30年代初期,塔塔爾族人民建立瞭塔塔爾劇團,演出的戲劇很受各族人民的歡迎。塔塔爾族的樂器種類繁多,著名的有“庫涅”(二孔直吹的木簫)、“科比斯”(置於唇間吹奏的口琴)、二弦小提琴等。唱歌、跳舞時也用手風琴、“曼佗林”伴奏。舞蹈活潑,吸收瞭維吾爾、俄羅斯、烏孜別克等族舞蹈的特點,又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每年春天的“撒班節”(犁頭節)是一年一度的盛會,多選擇風景優美的地方舉行,有歌舞、拔河、賽馬、摔跤等群眾性活動。

  傢庭與風俗習慣 塔塔爾族的傢庭多是一夫一妻的小傢庭。與其他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通婚,限制叔伯兄弟姐妹之間通婚,姑表聯姻也很少。婚禮按教規在女方舉行,通常新郎要在嶽父傢住一段時間,有的要到第一個孩子出世後才回自己傢。小孩出生有各種禮儀。人死後,按教規凈身,纏以白佈等,實行土葬。

  城市塔塔爾族居民多住平頂土房,墻一般都很厚,裡面粉刷石灰,有的還掛壁毯。自成院落的住宅,庭院多栽種花木,佈置成小花園。男子喜穿繡花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褲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兩色繡花。女子以戴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喜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縐邊的長裙,以耳環、手鐲和紅珠項鏈為裝飾。

  在飲食方面,素以烹調著稱的塔塔爾族婦女善於制作各種糕點。用雞蛋和面粉制成的小馕,以精致、可口馳名。節日和待客食品除瞭“抓飯”外,還有用奶酪、杏幹、大米和用南瓜、肉、大米焙烘的兩種糕點:“古拜底埃”和“伊特白裡西”,是塔塔爾族特有的風味食品。有類似啤酒的“克兒西麻”,是用蜂蜜發酵制成的;還有用野葡萄制成的酒“克賽勒”,都是塔塔爾族喜好的飲料。

  塔塔爾族居民過去多信仰伊斯蘭教,在生活上和文化上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宗教征收各種捐稅,設立宗教法庭,壓榨勞動人民。

  建國後的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塔塔爾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翻瞭身。由於人口少,居住分散,塔塔爾族沒有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但仍充分地享受著民主權利。在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均有一名塔塔爾族代表;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六屆代表大會中有塔塔爾族代表2名;在新疆第五屆政協中有塔塔爾族委員2名。塔塔爾族的幹部成長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