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澳大利亞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的土著居民。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美拉尼西亞類型,身材中等偏矮,皮膚為深棕色,頭髮捲曲,闊鼻突頜,臉龐寬大,嘴唇不太厚。語言系屬不詳,無文字。崇拜圖騰、月亮、精靈,盛行巫術,禁忌甚多。

  塔斯馬尼亞人的祖先最初可能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由東南亞經美拉尼西亞遷入該島。1803年英國殖民者侵入時,約有6000人,大致分為20個部落。社會處於原始公社制的早期階段。部落無真正首領,自然形成的頭人沒有多大權權力。發生爭端,一般自行解決,或由當事者雙方進行決鬥。每個部落包括若幹分支,每個分支都在50人以下,可能是原始氏族,實行外婚制。有的雖已過渡到對偶婚(見對偶傢庭),但仍保留群婚殘餘,按母系計算親族。每個群體均在一定地域內活動,嚴格遵守疆界。使用石、木、貝制工具,從事采集和漁獵,以野果、草根、幼蟲、袋鼠和海豹為食,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西北沿岸的塔斯馬尼亞人部分轉為定居,或作季節性遷徙。人們住窩棚,披獸皮。使用樹皮卷筒紮成的船筏。藝術有炭畫和巖雕,圖形簡單;音樂曲調為三度音程,樂器隻有用於敲打的獸皮卷筒。19世紀20年代在英國殖民者發動的圍剿中,塔斯馬尼亞人慘遭殺害,到1835年僅剩200多人,被囚於弗林德斯島。10年後又死亡四分之三,到1860年僅存11人。1876年,最後一位名叫特魯加尼娜的純種塔斯馬尼亞婦女死去。現在的塔斯馬尼亞人均為混血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