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苗瑤語族。分佈在中國廣東蓮花山區的海豐、惠東和羅浮山區的博羅、增城等縣的10多個山村裏。分蓮花、羅浮兩個方言。這部分佘族自稱“活聶”。他們同其他民族交際使用漢語客傢話,內部使用本民族語言。使用人口有1000多。佘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佘族主要分佈在中國福建、浙江、廣東、江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山區,居住十分零散,四周多是說客傢方言或閩方言的漢族。除上述廣東地區還保留本民族語言的佘族外,福建、浙江等地的佘族使使用的基本上是漢語客傢方言,但與當地的客傢話又稍有差別。有少數與客傢話完全不同的詞語,卻分別與蓮花、羅浮山區的畬語以及苗瑤語族苗語支的佈努語炯奈方言、巴哼方言、優諾方言相同或相近,個別的也與瑤語支的勉語接近。

  過去,幾乎所有提到畬族或畬族語言的論述都認為畬族沒有本民族的語言而通用漢語。1956年全國少數民族語言普查時,確認廣東蓮花、羅浮山區的畬族有自己的語言,並初步認為它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與屬苗語支的瑤族佈努語炯奈方言接近。最近在語支問題上,又有人主張屬瑤語支,同瑤族勉語接近。畬語(以廣東博羅嶂背話為代表)的特點如下:

  語音 ①有 p、ph、ʦ、ʦh、t、th、k、kh、v、f、z、s、h等13個單輔音聲母。②mp、nt、ŋk3個帶塞音成分的濁鼻音聲母,同苗語帶鼻冠音的聲母不是一個來源,性質也不同。③顎化和唇化聲母有 pj、phj、mpj、ʦj、ʦhj、tj、thj、ntj、kj、khj、ŋkj、sj、hj和kw、khw、ŋkw等16個。④有i、e、a、ɔ、u5個單元音和 ei、ai、ɔi、ui、au5個復元音韻母,以及18個帶輔音韻尾的韻母。⑤有-n、-ŋ、-p、-t、-k5個輔音韻尾,-p、-t、-k塞音尾基本上隻出現於漢語借詞。⑥有8個聲調,分舒、促兩類,促聲調有逐漸轉化為舒聲調的趨勢;聲調的性質同古聲母的清濁有密切關系,與漢語的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情況一致。

  語法 ①虛詞和詞序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②名詞、形容詞、指示代詞和數量詞組作定語時,一般在中心語前,有的形容詞定語在中心語後,如:thɔŋ42(塘)pja54(魚)“池塘裡的魚”;u33(那)i35(一)ŋkin42(條)ka33ta55(長)ntuì21 (繩子)“那一條長繩子”;tsì21(米)kjɔ33(白)“白米”。③人稱代詞有單數、復數的區別,但第三人稱復數還不十分穩定,常以單數代替復數;指人的名詞沒有復數的形式,如:nte42(人)ta33phui35(女兒)ku35 (在)a33zaŋ21(村)pin33(邊)ɔ21si55(唱歌)“姑娘在村邊唱歌”。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一個姑娘在村邊唱歌”,也可以理解為“姑娘們在村邊唱歌”,完全依靠語言環境來判斷。④指示代詞有指事物、指處所、指性狀的分別,除指性狀的之外,都有近指、中指、遠指之分,如指處所的有ntja5533“這裡”(近指),va5433“那裡”(中指),u3333“那裡”(遠指)。⑤數詞是十進累計的,按其作用可分為基數詞、計位數詞、計月數詞、計日數詞、疑問數詞5種,各有不同的使用范圍。⑥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謂語後,補語在賓語後,如ntɔ33(日)kɔ55(頭)hi35 (曬)ntin42(田)kha35kui33(龜裂)ɔ33(瞭)“太陽曬得田龜裂瞭”。

  詞匯 ①詞根基本上是單音節的。②合成詞比較豐富,以修飾式的居多。③帶附加成分的不多,附加成分一般是前加成分。④有相當數量的漢語借詞。早期借詞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與苗瑤語族其他語言基本相同,尤其是與苗語支的語言共同之處更多。現代借詞都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用語,雙音節的合成詞居多,有些詞還帶有明顯的客傢方言特點。借詞大都是音義全借的,半借和加註的極少,意譯詞已逐漸為音義全借的所代替。

  

參考書目

 毛宗武、蒙朝吉:“博羅畬語概述”,《民族語文》198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