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羌語支,也有人認為屬於藏語支。分佈在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縣、汶川縣、理縣、黑水縣、松潘縣等。使用人口約10萬。分南、北兩個方言,每個方言又分5個土語。北部方言內部差別較小,南部方言內部差別較大。羌族無本民族文字。

  語音 ①各方言土語一般都有40個單輔音聲母,塞音、塞擦音都分清音、清送氣音、濁音3套,塞擦音一般都有舌尖前、捲舌、舌葉、舌面4套,有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北部方言復輔音較豐富,一般在60個以上;南部方言個別地區復輔音已完全消失。復輔音大都是二合的,由基本輔音加前置或後置輔音構成。三合輔音較少。單元音韻母較豐富,北部方言有長短、卷舌與不卷舌的對立;南部方言有鼻化與非鼻化的對立。②復元音韻母以後響的為主,南部方言少數地區出現前響的復元音。各方言間輔音韻尾差別很大,南部方言大多已消失,僅在少數詞中保留[n]或[ŋ]韻尾;北部方言有豐富的單輔音韻尾和復輔音韻尾。總數一般在40個以上,構成的韻母多的在250個以上,南部方言一般隻有50個左右。③南部方言有聲調,少的2個,多的6個,都有區別詞義和語法意義的作用;北部方言無聲調,但少數詞用輕重音區別詞義。④北部方言有豐富的語音變化現象,常見的有輔音弱化、清化、換位、元音和諧、脫落、清化、音節的脫落、合並等。

  語法 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以南部方言桃坪話為例:①名詞後加xu33表示復數,加tʂuə33表示指小。②人稱代詞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每個人稱又分單數、雙數和復數,第三人稱代詞來源於指示代詞,第一人稱雙數和復數有包括式和排除式之分,單數第一、二人稱分主格、領格和賓格,用聲母和韻母的內部屈折變化表示。第一人稱主格為ŋɑ55,領格為qɑ55qo55,賓格為qɑ55;第二人稱主格為no55,領格為ko55,賓格為kuə55。③量詞比較豐富,分名量詞和動量詞兩類,一般需和數詞或指代詞結合使用。詞序是量詞在數詞後。量詞重疊表示輪番、逐次的意思。④動詞有人稱、數、時間、體、態、式、趨向等語法范疇。人稱、數、時間是在動詞後加人稱代詞的縮減形式,時間范疇除瞭用人稱代詞的聲母或韻母表達外,還用聲調變化和加附加成分的方式共同表達。體有將行體、持續體、已行體、曾行體4種,分別在動詞後加附加成分 qe55、pɑ33、qə33、ʥi241構成。態有使動態和交互態兩種,使動態除瞭用輔音屈折變化表達外,還可在動詞後加附加成分zɿ表示,互動態則用重疊動詞詞根的方式表示。式有陳述式、命令式和祈求式,命令式在動詞前加 kuə31表示,祈求式在動詞前加ʁɑ13thi33表示。趨向范疇分別在動詞前加8個表示趨向的前加成分構成,tə31表示向上,əɹ31表示向下,zɿ31表示向心,dɑ31表示離心,u55表示向裡或向上遊,sɿ31表示向下遊或向斜下,χɑ31表示向外,χɡə31表示向後或向反面。⑤形容詞和動詞的語法特征比較接近,相當多的常用形容詞詞根采用疊音形式。⑥否定副詞能插入前加成分和動詞或形容詞之間。副詞在句中還起關聯作用,成對的副詞在句中互相呼應,形成一些特殊的句子格式。⑦助詞比較豐富,有結構助詞和定指助詞兩類。結構助詞又分為:限制助詞,如ʐo33;施動助詞,如i33;受動助詞,如zie33;工具助詞,如i31、χe33;比較助詞,如so33;處所助詞,如ko33、χe33、qə33。定指助詞,如ti33和tə33兩個,或ti3333連用,使用范圍極廣。⑧語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名詞、代詞作定語在中心語前,形容詞、數量詞組作定語在中心語後,指示代詞和量詞或助詞結合作定語在中心語前後都可。⑨並列復句中一般不用連詞連接,主從復句一般都有連詞連接主句和分句,如時間先後的復句用na31ti55ko33,假定條件關系復句用 ko33so55ko33,因果關系復句用iŋ55ue13連接,讓步關系復句用ko33,目的關系復句用ue13tie33ʂɿ13。復句中使用部分漢語借詞作連詞。

  詞匯 ①大部分是單音詞和由單音詞根組成的合成詞。②各方言土語除共有一批常用的基本詞外,北部方言區接近牧區,反映牧區生活的詞比較豐富;南部方言區為農區,反映農區特點的詞比較多。③構詞方式主要是加附加成分的派生法和用兩個以上詞根按一定關系合成新詞的復合法,重疊和擬聲則是兩種補充方式。④從漢語和藏語中借用也是豐富詞匯的途徑之一。南部方言主要從漢語中吸收借詞,漢語借詞最多的地方約占詞匯總數的30%;北部方言的漢語借詞比南部方言少,約占詞匯總數的10%左右。

  

參考書目

 孫宏開:《羌語簡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1。

 Chang Kun,A Compɑrɑtive Study of the Southern Chiɑnɡ Diɑlects,Monumenta Serica,V.26,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