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群婚傢庭形式之一。它從血緣傢庭發展而來。“普那路亞”系夏威夷語punalua的音譯,意即“親密的朋友”或“親密的夥伴”。“普那路亞傢庭”由美國民族學傢L.H.摩爾根命名,並把它作為群婚傢庭的典型。實行外婚制的群婚傢庭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種婚姻傢庭形式。從其起源、形成和發展過程來說,有一系列形式,其中包括19世紀以前澳大利亞人的級別制群婚傢庭等。普那路亞傢庭是群婚傢庭發展的最高形式。普那路亞傢庭的特點是,若幹同胞的、旁系的或血統較遠的一群姐妹,與其其他集團的一群男子互相集體通婚,丈夫們互稱“普那路亞”;同樣,若幹同胞的、旁系的或血統較遠的一群兄弟,與其他集團的一群女子互相集體通婚,妻子們也互稱“普那路亞”。由這種婚姻關系產生的傢庭形式,稱為普那路亞傢庭。在這種傢庭中,由於進行非固定對偶的群婚,必然是男子多妻,女子多夫。子女隻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制度即由普那路亞傢庭發展而來。由群婚傢庭產生的親屬制,摩爾根稱為土蘭尼亞式(Tulanian)親屬制或加諾萬尼亞式(Ganowanian)親屬制。學術界有的學者不同意摩爾根關於普那路亞傢庭的論述,認為人類歷史上不存在這種傢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