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彝語支。在中國,主要分佈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貢、瀘水、貢山、蘭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梁河、盈江,保山地區的騰沖、龍陵,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雲龍、劍川,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中甸,麗江地區的永勝、華坪、甯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武定、祿勸等州、縣,少數分佈在四川西昌地區。使用人口約48萬。在國外,主要分佈於緬甸、泰國境內。傈僳族原有拉丁字母變體形式的文字和一種音節文字,但結構不完善,通行不廣。1957年創制瞭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文字(見傈僳文)。

  語音 ①聲母有p、ph、b、m、f、v、t、th、d、n、l、ʦ、ʦh、ʣ、s、z、ʧ、ʧh、ʤ、∫、Ʒ、k、kh、ɡ、ŋ、x、ɣ、h28個。②韻母以單元音為主,有i、e、ε、a、o、u、y、ɯ8個口元音和ẽ、怲、ã、õ、ũ、響6個鼻化元音。每個元音都有相對的緊元音。有以i、u為介音的二合元音:iε、io、ue、uε、ua、uɯ6個。③無輔音韻尾。④有55、44、33、31、42、35等6個聲調,其中44調和42調的元音都緊喉。如果按緊元音處理,就隻有4個聲調。

  語法 ①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②語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如ŋua44(我)zu33(大麥)khua33(播)“我播大麥”。人稱代詞、名詞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前,如na35(你的)ʦi33(姐姐)“你的姐姐”,a44Y(舅舅)za31(兒子)“舅舅的兒子”。數量詞組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後,如a55ȵi31(牛)thi43(一)kha35(條)“一條牛”。指示代詞跟數量詞組共同作定語時,其語序是名詞—指示代詞—數量詞組,如hã33mi33(地)go33(那)thi31(一)ʧhua44(塊)“那一塊地”。不帶結構助詞的形容詞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後,如ʦho33(人)ʤi33(好)“好人”,si35(樹)Y31(大)“大樹”。狀語在中心語前,補語在中心語後,如ni35ʦha44(快)ɡe33(走)“快快走”,ɡe33(走)mi44(快)“走得快”。③助詞有表示主語的te33le33,表示賓語的tε55或lε55,表示定語的a55ma44。例如,ma55pha31(老師)ne33(主語助詞),so44su44(學生)tε55(賓語助詞)ma55(教)“老師教學生”。上例因有賓語助詞,賓語可以放在主語前,如so44su44(學生)tε55(賓語助詞)ma55pha31(老師)ne33(主語助詞)ma55(教)。形容詞定語加助詞後在中心語前,如lo55bi33(美麗) a55ma44(定語助詞)ba33ʦhi31(衣服)“美麗的衣服”。還有放在句末表示各種語氣的助詞,如mu31、lε31(祈使),ha31(命令),ŋε42mo55(疑問),mε55、lε55(驚嘆)。④有一些動詞是用聲母清濁和聲調變換表示自動或被動,如do33“喝”、to33“喂”;lu44“自動”、lu55“被動”。⑤ 有少量附加成分,如形容詞加前加成分 a31 變成名詞,表示具有那種性質的名物,如e5544“黑的”、e55go31“空的”; 表示時間、地點、人物的詞加前加成分 a44(55、31)表示疑問,如a44thε31“何時”、a31ma44“誰”。動詞後加su44變成名詞,表示施行動作的人,加du33也變名詞,但表示接受動作的物,如ʣa31su44“食者”、Y31su44“賣者”;ʣa31du33“食物”、Y31du33“商品、貨物”。

  詞匯 ①多音節詞主要依靠單音節詞復合而成,其次加附加成分構成。②有比較豐富的四音格詞。③有一些具有特點的詞,如“有”,有生物用 niε35;無生物用ʤo35或ʤua35;有生物和無生物都可用da35。如ŋua44(我)za31ny33(孩子)ni31(兩)Ʒo44(個)niε35(有)“我有兩個孩子”;ŋua44nu31(我們)kho31ua44mi44(玉米地) thi31(一)ʧhua44(塊)ʤo35(有)“我們有一塊玉米地”;nε44Ʒi33khɯ31(江邊)kua44(助詞)lo44ʦhi35(石頭)thi31(一)ma44(個)da35(有)“江邊有個石頭”。以“借”和“還”為例:還原物的“借”是ŋua55,不還原物的“借”是ʧhi31,還原物的“還”是li55,不還原物的“還”是ʦe35,如a31go33(鋤頭)ŋua55(借)“借鋤頭”,ʣa33phu33(米)ʧhi31(借)“借米、借糧”;a31go33(鋤頭)li55(還)“還鋤頭”,ʣa33phu33(米、糧)ʦe35(還)“還米、還糧”。④用不同的附加成分表示動物的陽性,如vε42(豬)pa55(公)“公豬”、ʧhi42(羊)be31(公)“公羊”、la31(牛)bu44(公)“公牛”、ɣo33(熊)pha31(公)“公熊”、ɣa44(雞)phu33(公)“公雞”。⑤借詞主要來自漢語,如pɯ42“本”、tiε35“電”。其次是白語,如sa55Ʒi42“推讓、扯皮”、a31ʧε44a3142“一點一滴”。再次是藏語,如ʦa55pa55“糌粑”、sa31la33“桌子”。還有緬語,如mε55tha55“火車”、ʦha31phu31“輪船”。

  

參考書目

 徐琳、木玉章、歐益之:《傈僳語語法綱要》,科學出版社,北京,1959。

 木玉璋、段伶:“傈僳語概況”,《民族語文》1983年第4期。